1.有多基因遗传倾向;
2.环境因素:变应原因素(尘螨、花粉、食物、药物等);非变应原因素(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
二、发病机制1.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1)外源性变应原进入机体后激活T细胞;
(2)一方面,T细胞又可以激活B细胞(通过活化辅助性Th2细胞),形成特异的IgE,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当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可激活此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活性介质,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等哮喘症状(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
(3)另一方面,活化辅助性Th2细胞又可以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导致气道慢性炎症;
(4)速发型哮喘:吸入变应原的同时发生,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恢复正常;
(5)迟发型哮喘:6小时左右发病,持续时间长,症状重,常显持续性哮喘表现
2.气道高反应性(AHR):
(1)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的高度敏感状态;
(2)是哮喘的基本特征,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量化,有症状的哮喘患者几乎都存在AHR;
(3)气道慢性炎症是导致AHR的重要机制之一;
(4)AHR常有家族倾向,受遗传因素影响。
3.气道重构;
(1)是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
(2)使哮喘患者对吸入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不可逆的AHR
发病机制总结图
三、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呼气性呼吸困难;
2.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3.重要临床特征:夜间及凌晨发作;
4.运动性哮喘:主要是青少年,再运动时出现症状;
5.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
6.胸闷型变异哮喘(CTVA):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
7.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
8.沉默肺。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FEV1/FVC%<70%或低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判断气流受限的最重要指标;
2.支气管激发试验(BPT)
(1)测定气道反应性;
(2)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和组胺;
(3)如FEV1下降20%,结果为阳性,提示气道高反应;
(4)适用于非哮喘发作期,FEV1再正擦预计值70%以上患者的检查。
3.支气管舒张试验(BDT)
(1)测定气道可逆性;
(2)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3)当吸入支气管舒张剂20分钟后重复测定肺功能,FEV1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ml,可判断阳性,提示存在可逆的气道阻塞。
4.PEF昼夜变率≥20%也可提示存在可逆性气道改变。
五、诊断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或咳嗽,多与变应原有关;
2.可以听到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4.临床不典型者,应有以下三项的至少一项:
(1)BPT阳性;(2)BDT阳性;(3)PEF昼夜变率≥20%。
六、哮喘的分期1.急性发作期:
轻度:步行或上楼气短,可有焦虑,但肺通气功能和血气检查正常;
中度:可有三凹征;
重度: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分,常有三凹征,心率增快常>次/分,奇脉,PaO2小于60mmHg,PaCO2>45mmHg.
2.非急性发作期。
七.鉴别诊断1.哮喘与心源性哮喘(左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的鉴别
2.哮喘与COPD的鉴别
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有预期缓解的为哮喘。
八.治疗1.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缓解性)
2.β2受体激动剂分类
注:眼科美开朗(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为β2受体阻滞剂,因此使用前应询问是否有哮喘史。
3.哮喘治疗药物分类
4.重度哮喘的治疗:
(1)氧疗和辅助通气(呼吸肌疲劳,PaCO2≥45mmHg);
(2)补液,每日补液量~mL,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
(3)纠正酸中毒,严重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可使病人的支气管对平喘药的反应性降低;
(4)氨茶碱:以0.6~0.8mg/kg/h的速度静点;
(5)糖皮质激素足量、短程、静脉给药;
(6)抗生素:气道阻塞导致肺部感染;
(7)β2受体激动剂;
(8)口诀:一补(补液)二纠(酸中毒)氨茶碱(舒缓平滑肌),氧疗两素(糖皮质激素、抗菌素)兴奋剂(β2受体激动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