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千问第11弹:产后半年了,为什么肚子还是很大?
关键词:产后恢复、腹直肌分离
在本期的中将会为你详细解读!
谨以此文,献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亲
产后身材走形,是宝妈们在喜悦之余最为头疼的事情了。很多刚生完宝宝的妈妈,肚子会很大,就像怀孕6、7个月时的样子。但这只是暂时的,“大肚子”会随着时间而消失,直至腹部恢复到正常状态。
但如果在产后半年甚至一年后,肚子还是“鼓鼓”的,并伴有腰疼、尿失禁等问题,那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的问题了?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妊娠时,子宫增大会使腹壁向外扩张,两侧的腹直肌会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在正常情况下,产后腹壁会逐渐恢复,腹直肌会再向中线靠拢,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但某些特殊情况的存在,使得产后半年内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的位置,这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据统计结果显示,60%~90%的孕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现象。这在孕妇群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很多宝妈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存在,即使在产后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也会将其误认为是“月子病”。
所以,对于大多数宝妈们来说,评估是有必要的。
评估
腹直肌分离的评估以自测为主,评估时间一般在产后第3天(另外一情况需等到伤口愈合后进行评估),主要分为三步骤。
第一步,确定腹直肌的位置
很多女性,由于疏于锻炼,找不到腹直肌的具体位和发力感,所以需要先确定腹直肌的位置。
站立,用手摸肚子,感受腹部的收紧(肌肉收紧时会变硬),如果感觉不到,尝试做一下排便的动作,收紧的区域便是腹直肌所在的位置。
随后,找到肚脐上下3指的腹直肌内缘位置,牢记这两个位置!
第二步:自我测试
上检查
仰卧位,双膝弯曲,将一只手的手指放在肚脐上三指的位置,随后将头和肩膀抬离地面(肩胛骨离开地面即可),使腹直肌收紧,感受腹部空隙(横向)可放入几根手指。
下检查
仰卧位,腿部伸直,将一只手的手指放在肚脐下三指的位置,随后将双腿缓慢的抬离地面(与地面成45度即可),使腹直肌收缩,感受腹部空隙(横向)可放入几根手指。
第三步:得出结果
空隙的大小决定了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以及分离程度,有3种结果:
空隙可放入2指,则为正常情况;空隙可放入2~3指,则需要进行改善训练;当空隙可放入3指或以上,则需进行治疗;
三个步骤之后,你会得到一个评估结果。当把多个结果放在一起分析比较后,你可能会发现,同是孕妇,但有的孕妇没有出现腹直肌分离的问题,或者仅仅是出现了轻微的腹直肌分离。
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腹直肌分离的产生原因
总结下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怀孕期间偏食。例如,有些孕妇偏爱甜食和高热量食物,但蛋白质摄入不够,这会导致腹壁肌细胞的增长较少,难以应对不断增大的子宫,从而导致腹直肌分离,并增加产后恢复的难度。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量、肌肉力量以及肌肉修复水平均会下降。所以,相对于年轻产妇来说,大龄产妇更易出现腹直肌分离的现象。
3、坐姿走路姿势不恰当。孕妇由于体态臃肿,走路姿势一般都会比较特殊,腹部向前挺、上半身后仰、下背部更多的承受了上半身的重量,此种方式能够减缓腰部的酸痛、让呼吸顺畅,但这种走路姿势下,腹直肌会承受向前的压力,从而导致或加剧腹直肌分离。
4、婴儿巨大或一胎多个。子宫体积会变大,腹壁会承受更多的内部压力,从而导致或加重腹直肌分离;
5、缺乏有效的锻炼和多次生育。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腹直肌松弛(前者是缺乏锻炼所致,后者是多次牵拉所致)。腹直肌松弛无力,更易出现分离。
其次,产后训练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正确的训练方式能加速腹直肌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不正确的训练方会加剧腹直肌的分离。
上述的多种原因,可以分为两类:
非可控因素:婴儿大小和数量
可控因素:饮食、走路习惯、年龄、锻炼、生育次数
由此看来,可控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孕妇在备孕和孕中期间,一定要做好可控因素的方方面面,将产生腹直肌分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这是对宝妈们的一种保护,因为腹直肌分离对宝妈们造成的危害很大。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最为显著的危害是体态问题,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长期的影响。
体态问题
腹直肌分离、腹部内外斜肌被过度拉伸,整个腹肌处于无力状态,不能有效的维持腹内压,腹部会膨出。
此外,由于脏器失去了腹直肌的支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位移。严重者会在腹部中央感觉到下陷的皮肤,就像是一个坑!
在身材上的体现就是腹部皮肤松弛且夸张的膨出。
夸张的膨出
其它影响
腹部的膨出,会导致身体重心前移,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在行走和坐下时,身体不得不后仰,从而出现腰椎前引,骨盆会出现前倾代偿,最终导致腰痛。
其次,膝关节为了维持上半身的代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牵拉、关节磨损,最终引发病变,出现膝关节的疼痛。
以上的危害,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加剧,恢复也会越来越难。所以,如果出现了腹直肌分离现象,一定要及时开始纠正。
腹直肌分离的改善训练
训练思路:从内部收回腹部(部分1、2)、从外部使腹横肌向中间靠拢(部分3、4)。
在开始训练前,需要明确两点:
产后的6~12周是最佳的改善时间;改善训练只适用于腹直肌缝隙在3指以下的,不适用3指以上的;下面就跟随我的思路开始一次完整的训练吧,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呼吸激活
正确的呼吸模式——腹式呼吸,它通过膈肌的运动,达到从内将腹部收回的效果。用两个动作来练习。
动作1:仰卧腹式呼吸
如何做:仰卧位,把一只手放在肚脐处,放松全身,通过鼻腔缓慢的吸气,让空气尽可能多的进入到腹部,腹部慢慢的鼓起来。
随后,用3秒的时间将吸入的空气通过口腔吐出去,此时,腹部在不断的向内收缩。
动作全程,保证胸部没有上下的起伏。
重复10~15次为一组,完成2组后,切换到下一个动作。
动作2:弹力带腹式呼吸
是动作1的进阶版。
如何做:站立,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后脚脚跟踩住弹力带的一端),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手拉住弹力带,在保持弹力带张力的前提下,完成腹式呼吸。
完成25次为一组,完成4组后进入下一个部分。
第二部分:肌肉松解
通过对腹肌筋膜的松解,可以有效减轻腹内压力,达到从内部将腹部收回的效果。
训练动作:Pull-Ins式
如何做:仰卧屈膝,全身放松,将双手置于腹部两侧,吸气时腹部向外扩张,呼气时向内收缩腹部,同时双手沿腹部两侧将肌肉向腹部中间挤压,在动作的末端保持5~10s,随后还原至初始位置。
此动作每组完成12次,完成4组即可。随后切换到下个部分。
上面两个部分的训练,均是从内部入手收缩腹部,但腹肌本身仍处于无力状态,当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时,比如大笑,腹直肌会再次分离,所以,需要进行腹部的力量训练!
第三部分:腹部力量训练
合适的动作有助于腹直肌分离的修复,不恰当的动作会加剧分离(尤其是腹直肌分离达到3指以上的孕妇),所以,动作选择很重要。
牢记,下面3类动作坚决不做:
1、挤压腹部白线的动作、使腹部向外凸起的动作,比如仰卧起坐;
2、避免扭曲脊柱的动作(各类转体动作),例如俄罗斯转体、侧向卷腹、空中自行车等;
3、不做后仰类和使脊椎伸展类的动作,比如俯卧两头起;
4、平板支撑动作可以做,但只适合分离度小于两指的宝妈做;
应该做什么动作呢?牢记一点,只要是内收腹部,而不是挤压腹壁,使腹部外凸的动作都可以做。以本次训练的两个动作为例讲解!
训练时均采用腹式呼吸的模式。
动作1:SplintedCurl-ups式
如何做:仰卧位,屈膝至大小腿成45度,双臂在腹部交叉,放在腰间两侧,吸气时充分扩张腹部,呼气腹部内收且交叉的双手把腹肌向中部推,同时,上半身向膝盖方向抬起(肩胛骨离开地面即可),在动作的顶端保持5~10s,随后还原至初始位置。
动作全程,双手都要保持发力,始终把腹肌向中部推!
此动作每组完成12次,完成4组后切换到下一个动作。
动作2:四足支撑训练
如何做:四足支撑位,手臂伸直位于肩膀的正下方,双膝打开与髋同宽,大小腿成90度,背部挺直。
此为准备姿势,随后呼气将腹部向脊柱方向靠拢,将腹部收缩至最小,感受到腹腔内有明显的挤压感后,维持20~30s,随后吸气还原至初始位置。
每组完成12~15次,完成3~4组即可。完成后进入下一个部分的训练。
第四部分:手法修复
上面3个部分的训练结束后,需要进行最后的巩固训练。
如何做:需要准备一个毛巾,仰卧位,将毛巾从下背部穿过,交叉于腹部的正上方,双手交叉握住毛巾的两端,采用腹式呼吸,呼气时双手发力将毛巾向两边拉,使两边的腹直肌被动的靠在一起!
此动作完成次即可,可分5组完成,每组20次。
在动作全部完成后,可适当慢跑30分钟,结束本次的训练。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训练流程,有腹直肌分离的宝妈们可以跟着练起来啦,每周做2~3次即可。
最后,希望所有的宝妈们,产后都能回归到少女身材。
系列文章将会为大家罗列0个健身知识,包含训练、饮食、辟谣、训练经验,将零碎的健身知识框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