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肺损伤(ALI)代表早期和病情相对较轻的阶段,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代表后期病情较严重的阶段,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的急性肺损伤(ALI)。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引起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原因或高危因素很多,可以分为肺内因素(直接因素)和肺外因素(间接因素)。1、肺内因素:是指对肺的直接损伤,包括:(1)化学性因素:吸入毒气、烟尘、胃内容物及氧中毒等。 (2)物理性因素:肺挫伤、放射性损伤等。(3)生物性因素:重症肺炎。2、肺外因素: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严重非胸部创伤、大面积烧伤、大量输血、急性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中毒等。 (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致病因素对肺泡膜的直接损伤
多种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释放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间接介导肺的炎症反应→急性肺损伤(ALI)↓ 发生了弥散障碍、通气功能障碍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三、病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肺广泛性充血水肿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于原发病起病后5天内发生,约半数发生于24小时内。 (二)症状1、呼吸增快和窘迫:呼吸困难、发绀、呼吸频数(28次/分)是最早最客观的表现。其呼吸困难特点是呼吸深快、费力,患者常感到胸廓紧束、严重憋气,即呼吸窘迫,不能用常用的吸氧疗法改善,亦不能用其他原发心肺疾病(如气胸、肺气肿、肺不张、肺炎、心力衰竭)解释。2、咳嗽、咳痰: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出血水样痰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典型症状之一。3、烦躁、神志恍惚或神志淡漠。4、寒战、发热:易误诊为原发病。 (三)体征1、发绀: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要的体征。2、肺部体征:早期体征较少,中晚期双肺闻及湿啰音。3、吸气时肋间隙和锁骨下窝可下陷。五、辅助检查(一)X线胸片:可分为三期一期:(发病24小时内)可无异常,或肺血管纹理增多呈网状,边缘模糊。二期:在发病的1-5天,以肺实变为主要特征,斑片状以至融合成大片状的浸润阴影,大片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三期:发病5天以上,呈“白肺”样改变,即两肺野或大部分呈均匀的密度增加,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相明显,心影边缘不清或消失。 (二)动脉血气分析1、Pa02、氧合指数即Pa02/Fi02(吸入氧的分数值)变化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的客观标准,顽固性低氧血症(PammHg,氧合指数(Pa02/Fi02)mmHg)仍是临床常用的诊断依据。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为Pa02严重下降,PaC02正常或下降,pH升高或正常,表现为I型呼吸衰竭。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晚期为Pa02低下降,PaC02升高,pH下降,表现为II型呼吸衰竭和呼吸性酸中毒。六、诊断 (一)有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 (二)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三)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ALI)时氧合指数(Pa02)/Fi02)≤mmH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氧合指数(Pa02/Fi02)≤mmHg。 (四)胸部X线:两肺浸润阴影。 (五)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18mmHg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同时符合以上5项条件者,可以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七、治疗 (一)原发病的治疗: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首要原则。 (二)纠正缺氧:高浓度给氧(但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使Pa02≥60mmHg或血氧饱和度(SaO2)≥90%。 (三)机械通气:是纠正缺氧的主要措施,最常用的通气模式为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 (四)液体管理:控制补液量,特别是胶体液量,以减轻肺水肿。 (五)营养支持与监护 (六)其他治疗:糖皮质激素、表面活性物质、鱼油和一氧化氮等。
更多复习呼吸复习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呼吸系统丨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系统丨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系统丨支气管哮喘
呼吸系统丨支气管扩张
呼吸系统丨肺炎
呼吸系统丨肺炎球菌肺炎
呼吸系统丨葡萄球菌肺炎
呼吸系统丨克雷白杆菌肺炎
呼吸系统丨肺炎支原体肺炎
呼吸系统丨肺炎
呼吸系统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
呼吸系统丨肺结核
呼吸系统丨肺血栓栓塞症
呼吸系统丨呼吸衰竭
呼吸系统丨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系统丨慢性呼吸衰竭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