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简称肺脑),是慢性肺心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候的一种综合征。其死亡率高,晚期死亡率高达60%,在肺心病患者死亡原因中占首位。
一、根据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脑诊断标准:
1.慢性肺、胸膜疾患,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2.具有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或体征,临床上根据病情的轻重将肺性脑病分成轻、中、重三型。
3.动脉血气分析PaO26.0kPa(45mmHg),PaCO29.33kPa(70mmHg)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
二、治疗: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支、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心病等,注意避免和消除肺性脑病诱发因素如肺部感染,迅速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是抢救肺性脑病的关键。
2.改善缺氧畅通气道,解除支气管痉挛,氧疗,中枢呼吸兴奋剂。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支气管扩张剂:
A.可给予口服茶碱缓释片,静滴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等。但要注意氨茶碱胃肠道反应的副作用。
B.雾化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信必可等。
C.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可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支气管粘膜炎症与水肿,减轻脑水肿,可使用甲强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疗程3-7天。注意霉菌感染和激素的副作用。
(2)祛痰剂:可使用口服祛痰灵、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静滴氨溴索等。
2)合理氧疗:I型呼衰可给予高流量吸氧,II型呼衰应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升/分,氧浓度25-30%。吸氧方式可使用单鼻导管,双鼻导管,氧气面罩等。
3)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可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使二氧化碳潴留状态得以改善。如可拉明、洛贝林、尼可刹米等。使用24小时无效时,呼吸兴奋剂应停止使用。
4)机械通气:经上述治疗呼吸衰竭仍得不到纠正,应考虑机械通气,无创通气无效时可考虑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这是治疗肺性脑病最有效的措施。
3.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二者是肺性脑病重要诱因,也是主要并发症与致死原因。
肺性脑病加重可致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轻症者不用碱性药物,严重者可适当给予5%碳酸氢钠,注意不宜过快。
在肺性脑病治疗过程中,常因过度通气产生呼吸性碱中毒,或补充碱性药物和快速利尿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
3.肺性脑病的处理:(无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可采取)
1.消除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利尿剂、白蛋白等。但要注意使用脱水剂以后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和血液浓缩。
2.激素应用:可减轻脑水肿,用法同前。
3.脑细胞代谢药物:胞二磷胆碱、吡拉西坦、奥拉西坦、神经节苷脂、丁苯酞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