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daodu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平衡心态深度睡眠
略有追求玩味情趣规律作息无限生机
戴圆履方抱表怀绳炼筑丹道善致同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
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蹲马步是站桩的一种,站桩还有很多种类。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
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成荫。然而,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所以,中医认为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
人为什么会上实下虚呢?这是因为气的流动不通畅了,气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当然实了,下面当然虚了。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的法则遵循天地的法则。天地之间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体之内也应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之内上虚下实,天地之间也应该上虚下实。如果下面的地虚了,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那么,上面的天就变实了,沙尘暴会笼罩天空。
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状况呢?国家的政策是植树造林,让下面先实起来,下面实了,上面自然就虚了。中医养生的道理也一样,要让上焦的心肺之气降下来,先要让下面的肝肾之气充实起来。方法之一就是站桩。站桩站桩,关键是一个桩字,桩就是要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时间一长,身体就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状态。这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你越搅动,它越浑浊,你让它静止不动,轻的东西就会往上浮,重的东西就会往下沉,不一会儿,你就能看见一杯清澈见底的水。
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站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气充满以后,人就会身强力壮,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长期站桩,他们都享有高寿。而一些体弱多病之人,通过站桩,一样从中获益。站桩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加速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等。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站桩补气法,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
1、脚:两脚摆正“呈口”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2、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
3、手: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4、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5、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
6、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下矮时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又长力气。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闾下垂,否则体内的气只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3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没有关系,哆嗦劲儿过去慢慢就好了。腿酸痛时一定要坚持,忍耐一会儿,酸痛是因为你的身体里气不足,无力支撑身体重量。这时你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个部位酸,怎么个酸法,气随着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气就会注入这个部位。等到这个部位的气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这时你的身体就会蹲得更低更稳了。大家一定要牢记,站桩站直了虽然省劲,但越直越没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点尽量蹲低。当然,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气就会跟到哪里,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站桩寄语1、站桩源于道教,乃中华民族养生智慧的结晶和瑰宝,大力弘扬和普及,于大国小家意义重大2、一双肉掌抱阴,两只铁脚踏寸方,中华国粹需弘扬,大道同归养生桩3、百炼不如一站,百站不如一抖,百抖不如一爬4、傻站有理,久站必效,背水一站,死中求生,安分守己,借事炼心5、此事从来无大巧,只争逐日用功多6、三年一小成,十年一飞跃7、站桩真传一句话是“傻站和多站”8、站桩的精髓是“拉着站”9、姿势是形式,身体反应是内容,姿势是为身体反应服务的,再好看的姿势,如果站不出身体反应,都是花架子10、站桩看电视和听音乐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作用是为了延长站桩时间;不看电视不听音乐站桩效果更好11、站桩只是可能,不是万能,抱着赌注“押宝”式的心理站桩是绝对错误的12、站桩属“上工治未病”五防之一,若需活百岁无疾而终,仅靠站桩是远远不够的;站桩只能益寿,不能延年13、站桩从宏观角度讲,可以治疗“三种病”,即过去病、现在病和未来病14、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息之动15、站桩不忌荤,站死也无功16、人生中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和可能,就不要站桩,因为其苦非常人能够忍受,其险更是常人无法逾越17、站桩有危险,开站需谨慎18、站桩是对人类毅力、决心、恒心和信心“极限”最大的挑战和考验!19、醒世无量的站桩实践和文章,只是他个人的体验,不具有任何的代表性和权威性20、若要把髓洗,先从站桩起21、毛细血管是生命通道,站桩的作用就是给毛细血管“洗刷刷”22、站桩养生,日站桩时间不应少于一小时;站桩治病,日站桩时间应当在三小时以上23、站桩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基,可以和任何功法同日练习24、女性经期站桩要视经量而定,量大者不宜站桩;否则,宜站;曾患有宫能性子宫出血史者经期不能站桩。25、酒后不宜站桩,脑血管硬化者,酒后站桩极易引发脑出血。26、性生活一定要控制度,性生活后可以站桩,有利于加速真气的补肾;站桩后当晚最好不要性生活,性生活对肾脏的损害远大于“五劳七伤”。27、无论是哪种修炼方法,无论这种方法的名称叫什么,其终极目的都将是佛法,都可以通向法身之路,都可以通向成佛之路!而决定这种方法成效者,并非方法本身,而是“根器”。28、决定站桩效果好与坏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站桩时间,不是站桩姿势,也不是站桩的刻苦和勤奋,而是“根器”,也即所谓的先天经络灵敏度,而先天经络灵敏度高的人仅占人类总数的百分之五左右。29、站桩防病,日站桩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治病,日站桩时间不少于三小时;修行,无时间限制。
关于站桩。 站桩有坐卧站三类,以站为主。全身力的运用,脊椎是个关键。拳谚云,起于脚,运于脊,形于手。看着是手打人,实际力量应是从脊椎发出来的。什么时候你能从脊椎发出力来,你就上了一层搂。可以这么说,懂得用运脊椎,一般的练家恐怕就都不是对手了。在武术来说,也就算进了一个门槛。手是大树的枝干的梢头,手能有多大力?加上胳膊,力量也大不到那里去,脊椎是大树主干。坐着比较难找出脊椎力量的运用来,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关于脊椎在站桩的调整,前面已说,不再赘述。 站桩时,后脚跟不要吃力,身体重力在脚尖之后的前脚掌上。脚跟是虚的。似踩地非踩地。站着脚麻。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可能跟站的姿势有关。应该是以舒服为好。力量过于下坠,时间长了就会不舒服。拳谚云,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头顶好像是杂技演员顶着碗水,顶不正了水就要撒,这样头就中正了,头中正了,上面似有个东西向上轻轻牵引,虚虚领着,呼吸的气沉向丹田,五脏六腑才舒服。在站的时候,整个身体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站的时候,身上那个地方不舒适,自己调整到舒适的程度。酸胀麻,都算是正常的,但不能太过,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太过说明站姿有些问题。 开始傻站就行,别考虑那么多。傻人才出功夫呢。站得飘飘欲仙,那时再考虑脊椎等问题,才有效果。站桩没几个月,其他都谈不上。 站桩环境幽静为好。尤其在高山之巅,感觉美极了。眼界开阔,胸怀也为之开阔。但这样的条件城市人不长有。夜间在高楼凉台上的感觉也不错。周围视野开阔,夜阑人静,精神不放自大,天人和一的感觉容易体会。我再说一遍,天人和一,精神放大,是拳术里非常重要的感觉,对练习力量有不练自得之功,气不练自在,劲不练自长,全在这里面。
想睡、会睡、能睡,
睡得着、睡得香、睡得沉、睡得醒,
睡得山清水秀、睡得风轻云淡、睡得神清气爽!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佳的修复是睡眠。
人体自有大药。
大药哪里寻?
不觅仙方觅睡方。
睡中产内药,
一睡元气足,再睡阴阳调,三睡百病消。
“老氏静卧养生法(梦密功)”于年1月成功申报成为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其源自《老子》,发端于陈抟老祖,清末民初传至涪陵名医李梦常,当代由中医气功名师李先生国民尊师继承发展。
“老氏静卧养生法(梦密功)”的核心在于睡功,通过习练能使人拥有深度、充足、良好、香甜的睡眠,以此激活人体内药,消除疲劳,减轻压力,舒缓紧张的神经,提高机体自我修护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以更好适应现代生活节奏。
我们善于解决睡眠问题
我们更善于用睡眠解决健康问题
一福老氏睡眠健康管理研究中心
联系
观吾妙
谢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