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外科主任对生和死的感悟

犀利的语言高逼格的图片精彩的段子

点击上方蓝字老沈说事

感悟人生

查房发现同学在侍候93岁老父亲,一身打扮如上图,并夹杂普通话腔调喂着饭,还一个劲的给我使眼色。葫芦里卖的啥药?我断定其中必有蹊跷。

不一会儿,老同学特意找我说明缘由。他的父亲因无法排尿来住院,年前曾因下肢溃疡在普外科住过,医院住过。人老,难免有些糊涂,对床前子女百般挑剔,稍有不慎还连摔带打,连骂带捲。“老顽童”尚有的一点敬畏留给了医务人员,打针、吃药还算规矩,老同学突发奇想,穿上他爱人多年前在餐厅穿过的工作服,戴上口罩,再努力撇腔普通话来伺候老爷子。此办法很灵验,老人不但配合,而且一再感谢对他的照顾。久病床前无孝子,我敬佩同学所作所为。同时,我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位母亲,大面积脑栓塞后瘫痪在床,并且总说嘴巴里有异物,因此不时的往外吐,吐的墙上和地上到处都是。无论家人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最后她一生疼爱的儿子站在她面前,每当她吐一次的时候,他就用力的扇自己的脸一巴掌,一巴掌,两巴掌……十几巴掌之后,儿子的脸被自己打的通红,手印连着手印。奇怪的是,病床上瘫痪加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再也不乱吐了。在当时看似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二十几年过去后,那个儿子回想起来特别后悔。这种极端的方法是残忍的,母亲是不忍心儿子自残而停止了乱吐,她自身的不适谁能体会呢?同学听后,一把年纪的人了却哭成了泪人!这位93岁老人,在住院后经过术前检查,不具备手术条件。心肺等重要脏器都有一系列问题,我也建议导尿或膀胱造瘘等姑息手术方式,但被孝顺的子女们否了,老人自尊心很强,不会带着尿袋苟且活着。后来,历经两次因发烧停手术后,我还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了微创电切手术,手术很顺利完成,再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同学的理性和孝道,让老人避免了尿袋挂身的保守治疗。我之所以敢冒这么大险,也是基于同学家人对我的信任,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的接受能力。任何人的一生,轨迹都千变万化,唯有生死两件事是完全一致的。虽然生于富贵或者贫贱不能选择,但是生命最后时光则有可选之处,有的被幸福围绕,有的则苟延残喘。古人云,少年得福不算福,老来得贵才圆满。人老了总归要走的,作为医生,经历生死离别的场景或许比常人多,也见证了太多的人性伟大与丑陋。人生的最后最好的结局不是你这一生有多么辉煌,而是有人格和尊严地活着,优雅地离去。现代的医疗手段尽管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不能成为子女尽孝的理由,更不应该在老人最后的时光里,用维持呼吸和心跳指标来表现自己的孝。浪费医疗资源事小,让痛不欲生的躯壳不得安宁的谢幕事大。一个人最后闭眼时,如果子女长舒一口气,并且认为早就该死时,是可怜的。哪怕你曾位高权重、挥金如土、风流倜傥……晚年能有子女在身边是人生之大幸。奈何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子女在美丽的谎言中变的独与毒,越是看似成功的人,亲自去为父母床头尽孝的比例越低。一是繁忙的工作,二是格格不入的个人生活习惯,有的使用金钱尽孝,有的则让保姆代为尽孝。培养一个引以为豪子女的同时,也可能失去一个晚年守望在床头的孝子。他们风光的背后也往往有很多现实的无奈,放不下工作和舍不得的平台。人生最高的礼遇是无疾而终的寿终正寝,然而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众生。在该放弃的时候放弃一切,当然也包括生命,其实这本该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的最后时光往往演变成了惩罚。

感悟人生

心雨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感悟人生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fhengtong.net/zzbx/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