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
中国·重庆编者按
11月24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的“专题研讨:睡眠障碍与糖尿病”专场,医院刘静教授进行专题报告,探讨了睡眠呼吸暂停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并就此撰文,与读者分享。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2型糖尿病(T2DM)常常并存且互为影响。OSAHS导致的夜间间歇性缺氧及睡眠片段化,可影响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加速糖尿病肾病(DN)等微血管病变的发展进程。我们研究显示,住院T2DM患者中OSAHS患病率为68%,其中轻度OSAHS37.3%、中度OSAHS16.0%、重度OSAHS14.7%;住院单纯T2DM患者中DN患病率为25%,而伴OSAHS的T2DM患者中DN患病率为36.3%,轻度OSAHS患者中DN患病率为30.8%,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中DN患病率高达41.5%。研究显示,OSAHS与DN具较高共患率。
我们共纳入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60例、伴轻度OSAHS组39例、伴中重度OSAHS组41例,对三组间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伴中重度OSAHS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均高于单纯T2DM组;伴中重度OSAHS组血清胱抑素C高于伴轻度OSAHS组。研究显示,伴OSAHS的T2DM患者具有更高的肾脏损伤风险。OSAHS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和RAS的激活可加重T2DM患者的肾损伤,而肾损伤继发的体液聚集和呼吸调控障碍又会加重OSAHS,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OSAHS通过加重高血糖和缺氧两条机制促进DN。
OSAHS通过以下6点加重高血糖促进DN:(1)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2)间歇性低氧;
(3)HPA轴功能失调;
(4)炎性细胞因子;
(5)脂肪细胞因子改变;
(6)睡眠剥夺。
OSAHS促进DN的另一机制为缺氧:(1)睡眠过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低通气,这一缺氧-再供氧过程启动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失调,从而加重DN;
(2)间歇缺氧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继发改变,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加,导致肾脏微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缺血性肾损害,加重DN;同时低氧还能刺激肾脏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血管阻力,继而出现肾血管高压和肾小球肿大,从而加重DN;
(3)睡眠过程反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相继引起肺动脉压力、右心房压力、中心静脉压和肾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肾内压力增高,使肾组织结构受损,加重DN;
(4)缺氧也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加重DN。
DN则通过代谢性酸中毒、体液蓄积、毒素蓄积、呼吸中枢驱动不稳定4个方面加重OSAHS。
我们的研究选择46例血糖控制良好的伴OSAHS的T2DM患者进行3个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其中13例DN患者CPAP治疗总有效率84.6%,伴OSAHS的早期DN患者CPAP治疗有效率为87.5%,伴OSAHS的临床肾病患者CPAP治疗有效率为60%,提示CPAP治疗可改善DN患者肾功能,机制为:(1)通过降低血糖,间接改善肾功能;(2)纠正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减少蛋白尿;(3)改善肾微循环,扩张肾脏出球小动脉;(4)纠正缺氧,降低滤过分数,扩张肾脏出球小动脉。
总之,OSAHS与DN具较高共患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CPAP治疗OSAHS有助于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
专家简介刘静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诊疗中心主任,甘肃省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学会糖尿病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白求恩科学家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I型糖尿病学组,教育与管理学组委员。甘肃省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会长,甘肃省骨质疏松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一层次领军人才,甘肃省“”和“”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基金1项、国内合作项目及主持和参与完成本专业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撰写论文余篇。曾荣获“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称号。
相关阅读┣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隆重开幕
┣CDS
杨涛教授解读《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CDS
徐向进教授:黄酮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