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在水族箱里面活得好好的观赏鱼,今天就突然暴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进行过换水,没有过滤器材的更换,更没有投喂过不安全的鱼粮……,鱼儿就突然暴毙,没给你任何先兆提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很多养鱼的玩家都会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吧?一般来说老青年遇到有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我都会建议他们先检查一下暴毙鱼儿的鱼鳃情况。不出意外的话,老青年会提前告诉他们暴毙的观赏鱼的鱼鳃情况基本上都是形状完好,没有任何异样,但是鱼鳃的颜色会变白。而现实的检查结果往往也和老青年说的一样,让很多玩家惊呼神奇,好似我和他同步检查鱼鳃一样。其实不是老青年未卜先知,而是老青年也是从这样莫名其妙的死鱼情况中走出来的。只是老青年不想让鱼儿死的不明不白,逐渐摸索验证出来的一些经验而已。我们养在家中水族箱的观赏鱼暴毙有很多方面都是由于我们给观赏鱼设置的人工环境出了问题所导致的。这里说的是暴毙,也就是说事前鱼儿没有什么异样。一个晚上的时间自己心爱的鱼儿就与你阴阳相隔的情况往往都不是鱼儿感染病菌或者寄生虫所能造成的原因。一般来说我们养在家中的观赏鱼都是生活在一个闭环的生态环境中,因此如果不是投喂一些不安全的活饵情况下,观赏鱼是很少有机会感染上病菌和寄生虫的。当然,我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你养的观赏鱼不是近期从鱼店买入的新鱼或者是野生鱼之类。而且致病菌与寄生虫对鱼的伤害是一个相对比较缓慢的过程,你会在发现异样后经过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最后十之八九因为你的过度治疗或者错误治疗而让鱼儿命归西天。而当你逐渐掌握各种病症的治疗手段和用药方法后,你也就逐渐从新手蜕变成了养鱼老炮儿。但是今天我们说的现象明显不是致病菌或者寄生虫造成的,而且这种暴毙情况不只是新手会发生,有相当一部分走在通往老手的道路上的鱼友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事实上鱼儿无症状损伤暴毙的情况一般来说都是由于中毒所引起的。一提到中毒,相信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水中的氨氮含量。没错,氨氮含量超标的确会引起鱼儿的中毒现象,尤其是喜欢碱性水质的鱼儿在氨含量超标的时候暴毙的几率会大增。由于氨氮含量对鱼的影响很大,所以水族市场中就提供了大量的不同品牌的水质测试产品。水族玩家们通过对水质的测试,能够及时掌握水中氨氮含量的变化,为水族箱中的观赏鱼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但是有很多玩家会发现,测试水中氨氮含量并不是在一个危险的浓度下,自己的鱼儿还是会莫名暴毙。甚至有一些鱼儿在氨氮浓度爆红的浓度下依然状态很好,根本没有出现死亡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对于氨氮浓度过高会对于鱼有生命危险的结论矛盾么?会不会让玩家们产生一些怀疑?实际上氨氮浓度过高对鱼的毒害作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上面提到的现象也不是对于这个科学结论的悖论。老青年先来说一下氨氮浓度过高的情况,如果是弱酸性水环境中,氨氮对于鱼类的毒害作用就会大大减弱,而在碱性环境中则会增强。而且这种毒害作用程度的变化是指数级递增的,所以说水环境的酸碱度看似波动范围不大,但是如果氨氮指标超限,那后果不堪想象。同时也不要小看鱼类的自我调节能力,实际上作为低等脊椎动物的鱼类来说,它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要明显高于高等脊椎动物。这是进化论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所以鱼儿在一些极端环境中逐渐适应并且能够生存,但并不是说明它们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很好。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一下今天的重点,对于氨氮含量浓度不高的情况下鱼儿依然会产生暴毙的原因是什么呢?通常在老青年前面提及的假设环境条件下出现的暴毙情况依然是与中毒离不开的。而这种中毒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有毒化合物所引起的,那就是硫化氢。通常发生这种中毒引起暴毙的观赏鱼鱼缸中都会铺设底砂,如果疏忽了底砂清洗的工作,日积月累,厌氧菌分解有机质所产生的硫化氢往往会在一夜之间让整缸鱼儿团灭。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硫化氢中毒情况就是鱼缸中通常会莫名其妙的缺失了一条鱼或者其他生物。而这个消失的生物实际上是躲在某个被你忽略的位置,随着鱼缸内菌类对有机物的分解,会导致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在短时间内快速堆积。而由于过滤系统中硝化细菌对于氨氮的分解作用,往往水中的含量又会很快降低到一个安全水平。而硫化氢则会把水中的鱼儿杀死。至于硫化氢毒害鱼儿的原理,老青年简单的说一下。鱼儿是依靠鱼鳃过滤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而氧气的交换实际上是鱼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来完成的。而硫化氢则会夺取学红细胞中的铁元素,导致红细胞丧失携带氧气的功能。这样的结果就是血红细胞携氧能力逐渐降低,鱼儿腮盖张合频率加大希望过滤更多的水来增加氧气。而水中的硫化氢又会更多的夺走血红细胞中的铁元素,最终造成鱼儿窒息死亡。所以这样的暴毙明显特征就是鱼儿身上没有任何异样,但鱼鳃会没有血色,而是呈现非常干净的发白的自然组织颜色,并且没有任何的破损或者出血点以及黏液之类的现象,这是硫化氢中毒引起暴毙与鱼类其他腮病引起的死亡的区别。至于观赏鱼死亡时鱼鳃情况的辨别老青年准备明天写一个详细的短文来介绍,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fhengtong.net/zlff/202312/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