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同为世界三大经典药物,青霉素大大降低了全球因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安定的重要性则主要体现在改善睡眠。而阿司匹林的贡献也不小——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患者的死亡率。盲目使用阿司匹林后果严重。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阿司匹林是常规用药,它通过与血小板外膜上的受体结合,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对减少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多有点年纪的人,都会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规服药不会导致脑出血,还会起到预防脑血栓、脑梗塞作用。但如果自行盲目使用,反而可能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引起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定期服用阿司匹林会使大出血风险增加近50%。还有数据显示,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相比,服用者43%的主要出血事件与阿司匹林相关。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其他地方出血,血液往外流,当出血量达到~毫升,或者达到人体总血量的20%,就会引起休克,产生各种微循环障碍,甚至死亡。但脑袋就不一样了。头颅有颅骨包裹,形成一个相对固定和密封的空间,出血量只要有几十毫升,也就是喝一口水的量,都会对脑组织产生压迫,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并产生严重的神经症状,出现偏瘫,甚至导致脑干受压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脑出血超过30ml一般就须手术进行清除,仅靠药物难以清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吸收,导致临床症状恢复不理想。阿司匹林与脑出血的“纠葛”阿司匹林的作用既然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那么阿司匹林最大的风险和副作用就是发生出血的相关并发症,因为血小板被抑制,所以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皮下出血等相关风险就大大增加。阿司匹林会干扰血小板(促进血液凝结的血细胞),从而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长期将阿司匹林作为预防手段,一旦其遭遇可能导致脑出血的意外,其死亡率也会更高。以下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也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才更安全。1、肝肾功能不好的人:阿司匹林是药而非保健品,不能擅自增加剂量。有专家表示,如果每日阿司匹林使用量超过5克,可能会引起急性肝损伤。长期盲目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引起中毒,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听力或视力下降等症状。2、尿酸高的人:每个人对阿司匹林的敏感度不同,而且阿司匹林溶于水呈酸性,如果剂量过多,可能增加血液中尿酸浓度;阿司匹林还会干扰尿酸的排泄。因此,盲目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高尿酸人群痛风发作。3、孕妇:如果患者是孕妇,则前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继续长期服用可致延期分娩,并增加出血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hfhengtong.net/yczz/1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