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造成我国人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是癌症,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据官方调查,我国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比例相当大,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也不在少数,可以说心血管比癌症更为可怕。
现如今,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很高,相比较来说,日本的心血管发病率极低,只有我国到1/75!那么,日本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的原因有哪些呢?
01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一般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等所导致的心脏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以下几种:
1.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包括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咳嗽等。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心跳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其可见于生理情况,更多见于病理性状态。常表现为胸痛、头晕、黑矇、心悸等。
3.高血压
一旦出现高血压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各个器官,也会导致身体出现器官衰竭,有研究发现高血压,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
4.心力衰竭
这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临床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来延缓疾病的进展。建议患者应吃低盐、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和充足的睡眠。
02日本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仅有我国1/75?这4个好习惯值得学习
1.饮食清淡
日式食物通常的特点就是食材轻处理,盐分比较少,味道依靠天然的香料来提升,所以吃完日餐以后,并没有非常油腻的感觉,而是很舒服。
日本的调味酱料都是天然发酵,富含丰富的有益菌,能够调节人体的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及时分解毒素,使得毒素随粪便排出体外。
所以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向日本学习,饮食应该清淡为主,食材尽量保持本身的风味,不过度加工食物,减少高温和糖,油的碰撞。
2.全民健康意识强
不少国人在体检这件事上,有的觉得浪费钱,有的觉得没必要,以至于我国高血压知晓率只有42.7%左右,治疗率、控制率只有约38.3%和14.5%。长期受到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影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反观日本在全民健康意识层面显然更进一步。在年,日本就实施着一项“健康日本21”的计划,其中包括一项针对40岁以上中年人的体检项目被列入国家医保。
针对这些特定群体进行健康体检,更有针对性的给人们健康的生活指导,对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也有积极影响。
3.运动量比较大
日本人每天的运动量比国人多,虽说我国有很多人都在做养生运动,但还是有大部分每天的运动量是不达标的。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在于工作模式和交通方式的改变。
日本人仍然保持原有的习惯,每天坚持走路、骑车上班,很少乘车或开车去上班、上学,非必要的情况下,都是选择步行,或者是骑车。可是中国人就不同了,时代进步之后,越发地变懒了,能够省时、省力,为啥要去浪费时间和浪费力气呢?
也就导致现在的很多中国人,形成了久坐的模式,上班、上学选择骑电动车或者坐车、开车,运动量自然就会减少。运动量变少以后,再加上其他的不良习惯,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变高。
4.喜欢泡温泉
受传统文化以及位于寒冷地区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人普遍都喜欢泡澡,而且日本人在泡澡的方法上也喜欢推陈出新,比如鲜花浴、苹果浴、米酒浴、森林浴等,不仅可以洗净身体,还能缓解紧张的情绪等。
在Heart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相关研究,该研究一共有多人参加,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和每周泡澡1~2次或不泡澡的人相比,每天泡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28%有关,和中风风险下降26%有关,而且还和脑出血的风险下降46%有关。
过去也有不少研究认为泡澡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能力、血流量和心率,可以起到长期改善血管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高发且有年轻化趋势,没有积极预防,继续存在错误的生活习惯,会让疾病入侵后引发各种不良症状。那些经常呼吸不顺畅、胸闷、容易乏力的人,都要怀疑心血管发生病变。
血管功能异常,血液和营养物质无法及时提供给心脏,带来的影响明显,要提前了解心血管保养的方法,才能远离疾病,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