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幸孕姐
众所周知,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其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坚持母乳喂养既能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防御病菌侵袭,然而下面几种情况下,给孩子喂奶相当于“投毒”,需要及时断掉——
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一、哺乳期间服用了某些药物
某些药物刺激性强,会透过乳汁传递给宝宝,而他们的肾脏排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无法像成人一样能快速排出体外,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毒素反应,从而损伤肾脏。
其实,针对哺乳喂奶,美国权威专家将药物分为1~5级,其中1~2级可安全使用,3~4级谨慎服用,5级药物应该禁用。下面给大家列出宝妈在哺乳期间不可擅自服用的药物清单:
1、常用抗生素类:氯霉素、多西环素、呋喃唑酮
2、常用抗病菌药:利巴韦林
3、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药:伪麻黄碱
4、内分泌常用药:米非司酮、氯米芬
上述药物已被证实对婴幼儿有明显的损伤,宝妈哺乳期间不得服用。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在服用其他药物之前一定要先遵循医生的建议,且剂量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定的标准,不要擅自增加或减少。
二、孩子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者活性不足引起的,发生率与种族和家族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由于母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如果宝宝体内的乳糖酶分泌不足,就无法完全消化、分解母乳中所含的乳糖,如果继续母乳喂养,可能会让宝宝出现持续性腹泻(每日次数达10余次)、吐奶、腹胀、哭闹等,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生长迟缓、酸中毒等。
因此,建议各位宝妈放弃母乳,以免危害到宝宝正常的成长发育,可以改用无乳糖的配方奶粉。
三、孩子患苯丙酮尿症(PKU)
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同样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是因为体内苯丙氨酸(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无法顺利转变成酪氨酸,从而在体内大量堆积,并通过尿液排出。
而母乳中的苯丙氨酸含量较高,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宝宝最好还是不要摄入,以免使得大量的苯丙氨酸在体内聚集,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亢奋、大脑萎缩、智力下降。
建议放弃母乳喂养,用配方奶粉取代,或者定期检测宝宝血糖中的苯丙氨酸水平,在医生的建议下及时调整母乳摄入量,将每日的母乳摄入量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以内。(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