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位80岁高龄的老先生。此次因“进行性颈部肿大1月,突发呼吸困难3天”就诊。胸部CT提示气道受压明显,医院予以气管内支架置入,遂转来我院。
患者通过救护车从宿州来沪,抵沪约当晚22:00,当患者被推进抢救室的那一刻,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情都是紧绷的,气道内支架仅仅是杯水车薪,关键还是解除甲状腺对气道的压迫作用。患者在高流量面罩吸氧情况下指末氧饱和度仅仅80%。
也许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你随时可能被召唤去抢救一条生命,假如你能够的话。
千钧一发之际,当班的普外科众位医生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麻醉科主任亲自操刀为患者麻醉。也许通过表面你只看到了一张张检验单以及杂乱的影像学片子,但这一切的背后,蕴含着缜密的思考,以及这种思维模式背后的医者仁心。
2·.
这是一位32岁女患者。
近几天来工作较忙,偶尔熬夜,快速的节奏似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患者情绪逐渐出现了焦躁不安,双下肢乏力不适,进食量减少,紧接着出现了呼吸困难,遂由家人送入抢救室。血气提示轻度代酸,胸部CT未见异常。病程中患者出现了双手抽搐。
莫非这就是“癔症“?
在十多年行医生涯中,诊治过数十例的癔症发作。每位患者的症状类似,但诱发的原因各不相同。种种迹象,各类表现,都缘于内心的一份焦虑感。只是,每个人对焦虑的理解不一样,表现方式亦不尽相同。由于过度通气,的确可以导致低钙血症,有的患者甚至会有癫痫样发作。
反复追问病史,原来患者近期进食大量甜饮料,多饮表现每况愈下,第一时间为患者测量指末血糖,原来血糖高至30mmol/l,血酮2.1mmol/l,这可是DKA的节奏啊!当机体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势必会通过呼吸代偿,为此就出现了深大呼吸,更有甚者就出现烂苹果味道。
3·.
记得某次抢救室值班,一位气喘吁吁的患者由家属搀扶入诊室。站在2m开外的地方,可以真切听到患者的喘鸣音。立即为患者吸氧、开通静脉通路。问病史时得知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年,也许这次急性发作就诊,边思考边开具医嘱。
常规处理过程中,患者气喘无明显改善,再次查体时发现患者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完善床旁胸片提示右下肺气胸。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症状逐渐消失。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救治过程中,我们常常有力挽狂澜的职业成就感,有转危为安的如释重负,这无疑是我们砥砺前行路上的一抹亮色。
大内名捕大内名捕和你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