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疾控中心加强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另外对专业人员进行了相应培训,做好了物质储备,安排人员值守保证公众健康。”今日下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科梁晶提醒市民,不可轻信谣言,盲目购买囤积食用醋和N95口罩,市民外出正确使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便能达到防护效果。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症状
据了解
人体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症状,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
“市民需明确一点,不要接触野生动物。”梁晶强烈建议市民,避免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和打喷嚏)的人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小孩、老年人、孕妇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需注意防范。
梁晶建议市民
?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可以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另外规范的洗手是预防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咳嗽或打喷嚏后、护理病人前后、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后需要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没有条件时可使用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
日常生活中,市民应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都应开窗通风,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肉类和蛋类一定要煮熟后才食用。“市民需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医院就诊。就诊前,应佩戴好口罩。”梁晶提醒市民,就诊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如出现咳嗽或打喷嚏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丢弃至垃圾桶,并清洁双手,戴好口罩。
就医时,市民要主动告知医生发病前旅行史和接触史,以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均需明确告知医生。听从医生安排进行治疗,同时提醒家人或密切接触的朋友,如果出现类医院就诊。
梁晶提醒市民,使用食用醋进行消毒杀菌并不可靠。“居家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清洁消毒物体表面。”她表示,在口罩选择方面,作为日常预防,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N95口罩的防护效果很好,但一般作为专业人员进行专业防护时使用,因为N95口罩的密闭性非常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市民戴上会非常不适应。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范琳珍
校对:李新有编辑:彭翀
责编:巫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