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行2015年4月9日呼吸系统自测3

1.对年老体弱、痰量较多且无力咳痰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宜使用的药物为

A.氧氟沙星

B.溴己新

C.羧甲司坦

D.氨溴索

E.可待因

答案:E

考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解析:可待因在临床主要用于中枢性镇咳和中度疼痛镇痛,题中患者本来就无力咳痰,所以不应再予以镇咳治疗,会起反作用。氧氟沙星主要是抗炎作用。溴乙新使痰液中的酸性粘蛋白纤维断裂,从而降低痰液粘稠度,使痰易咳出。羧甲司坦使粘蛋白分子裂解而产生降低痰液粘稠度的效果。故本题选E。

2.慢性肺心病引起肺动脉高压最主要的原因是

A.血液粘稠度增加

B.血容量增加

C.慢性炎症所致的肺动脉狭窄

D.高碳酸血症

E.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答案:E

考点: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解析:引起右室肥厚、扩大的因素很多。但是先决条件是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的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的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的血管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是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故此题选E正确。

3.不引起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体液因素是

A.白三烯增加

B.前列腺素F2a增加

C.血栓素增加

D.内皮素释放增加

E.一氧化氮生成增加

答案:E

考点:肺动脉高压的病因()

解析:肺血管收缩和舒张由肺血管内皮分泌的收缩和舒张因子共同调控,前者主要为血栓素A2和内皮素1,后者主要是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由于上述因子表达的不平衡,导致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可见一氧化氮属于舒张血管的因子。故本题选E。

4.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多项因素中,可经治疗后明显降低肺动脉压的是

A.慢支所致血管炎

B.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C.肺气肿压迫肺毛细血管

D.慢性缺氧所致肺血管重建

E.肺泡壁破裂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大

答案:B

考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病理()

解析: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有缺氧、高碳酸血症。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解剖学因素:①肺血管构型重建②肺小动脉炎症。③肺泡壁毛细血管床破坏和减少。④肺血管床受压迫。⑤部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多发性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在慢性肺心病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中,功能性较解剖学因素更为重要,在急性加重期经过治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部分患者可恢复致正常范围。故答案选B。

5.有关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慢性缺氧所致肺血管重建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B.体液因素变化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C.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

D.高碳酸血症使肺血管对缺氧收缩敏感性增强

E.缺氧不能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

答案:E

考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解析: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肺心病的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有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故本题选E。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度的增加。

6.隐性肺动脉高压是指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至少大于

A.5mmHg

B.10mmHg

C.15mmHg

D.20mmHg

E.30mmHg

答案:E

考点:隐性肺动脉高压()

解析:临床上测定肺动脉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67kPa(20mmHg),即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若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67kPa,而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4.0kPa(30mmHg)时,则为隐性肺动脉高压。故本题选E。

7.COPD发生肺动脉高压最主要的机制是

A.低氧、CO2潴留所致肺小动脉收缩

B.肺小动脉内膜广泛增厚

C.肺小动脉内原位血栓形成

D.肺毛细血管断裂所致血管阻力增加

E.慢性缺氧所致血液粘滞度增加

答案:A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OPD)()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长时间的低氧、CO2潴留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使肺小动脉收缩,从而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其中缺氧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最重要因素。故本题选A。

8.COPD气道炎症最主要的效应细胞是:A.肥大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巨噬细胞E.淋巴细胞

解析:COPD气道炎症的主要病变部位在小气道,其气道炎症是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一种慢性炎症。近年来通过COPD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支气管粘膜组织活检等检查方法,对其气道炎症的细胞学改变进行研究,发现COPD气道细胞学改变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为主。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增高较为明显。

9.下列可以引起COPD、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生代谢性碱中毒的因素是

A.低盐饮食

B.严重低氧血症

C.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D.高浓度吸氧

E.使用呼吸兴奋剂

答案:C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OPD)的治疗()

解析: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主要抑制髓袢升支皮质部对Na+和Cl-的重吸收,使肾脏对氯化钠的排泄增加而产生利尿作用,是一种排钾保钠的利尿药。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故C是对的。严重的低氧血症会造成细胞无氧呼吸的增加,血中乳酸增加,从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故B不对,COPD患者呼吸靠的是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高浓度吸氧会减弱这种刺激,不利于患者呼吸,导致呼吸性酸中毒,故D不对。使用呼吸兴奋剂兴奋呼吸中枢,对患者是有利措施,同样不会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故E不对。本题答案是C.

10.男性,58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心悸、气急3年。体检: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啰音,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该处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该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慢性支气管炎(慢支)

B.慢支+肺气肿

C.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D.慢支+风湿性心瓣膜病

E.慢支+冠心病

答案:C

考点: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诊断()

解析:根据题干“男性,58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气急3年,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啰音”,提示疾病发展为肺气肿;“心悸3年,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该处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提示疾病发展为肺心病。故本题选C。

(11~12题共用题干)

女性,55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肿型患者。近年来轻微活动即感气急,咳嗽轻,咳痰少。血气分析:PaO24.8kPa(36mmHg),PaCO29.3kPa(70mmHg)。

11.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该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为

A.通气功能障碍

B.换气功能障碍

C.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并存

D.肺泡膜增厚所致弥散功能降低

E.通气/血流比例降低

答案:C

考点:呼吸功能障碍()

解析:通气功能障碍时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换气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为通气功能障碍,且通气/血流比例升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12.该COPD患者病情发展已出现

A.I型呼吸衰竭

B.II型呼吸衰竭

C.低氧血症

D.高碳酸血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3~17题共用题干)

女性,60岁。反复咳嗽、咳痰25年,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水肿3年,病情加重伴畏寒发热1周入院。体检:T38C,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叩诊过清音,中下肺有湿啰音,心率次/分,心律齐,无杂音,双下肢重度水肿。

13.该病例最适当的诊断应为

A.慢性支气管炎(慢支)

B.慢支+肺气肿

C.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慢支+肺气肿+心肌病

答案:C

考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

解析:根据题干,该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5年”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水肿3年”说明已存在右心衰,故诊断肺心病;又“双肺叩诊过清音”说明存在肺气肿,所以本题诊断为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故选C,选项A、B、D、E均不正确。

14.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胸部X线检查

B.心电图检查

C.动脉血气分析

D.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E.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测定

答案:A

考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

解析:根据题干,该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5年,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水肿3年”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肺心病,本次病情加重系感染引起,应首选做胸部X线检查以确定肺部感染性病变,故本题选A,选项B、C、D、E均是入院常规检查的项目,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15.主要治疗措施应为

A.控制感染与改善呼吸功能

B.祛痰与止咳

C.解痉与平喘

D.低浓度持续吸氧

E.给予利尿剂和强心剂

答案:A

考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解析:该患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本次病情加重出现“发热及肺部湿罗音”,系由感染引起,故应积极控制感染,同时对已有的呼吸困难应积极改善,故本题选A,水肿系肺心病症状,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缓解,不需要加用利尿剂,故不选E;选项B、C、D均属于具体缓解症状的措施,不是主要治疗措施,故不选。

16.假设该病例呼吸困难突然进一步加重,右肺呼吸音明显较前减弱,应立即进行的检查是

A.胸部X线

B.心电图

C.动脉血气分析

D.肺功能

E.胸腔B超

答案:A

考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并发症()

解析:该患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肺心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右肺呼吸音明显较前减弱,充分考虑出现气胸,应立即做胸部X线以确诊,故本题选A;其他选项对确诊无指导意义,故不选。

17.假设病情仍继续恶化,出现昏睡或昏迷,血气分析Pa.7kPa(50mmHg),PaC.7kPa(80mmHg),此时首先考虑的合并症为

A.ARDS

B.脑出血

C.肺性脑病

D.感染中毒性脑病

E.脑栓塞

答案:C

考点:肺性脑病()

解析:该患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肺心病,本次病情加重系由感染引起,心肺功能都受到影响,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组综合症,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合题干,患者“血气分析Pa.7kPa(50mmHg),PaC.7kPa(80mmHg)”,故诊断为肺性脑病,所以本题选C。选项A、B、D、E的临床表现均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18~20共用题干)

男性,68岁。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日,已戒3年。

18.为明确该患者是否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宜采取的检查措施为

A.胸部高分辨CT

B.血气分析

C.支气管黏膜活检

D.通气功能检查

E.弥散功能检查

答案:D

考点:慢性阻塞性肺病()

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1秒率)是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或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是诊断COPD必备条件。

19.该患者血气分析示:pH7.37,PaOmmHg,PaCOmmHg,引起该患者血气分析异常最主要的机制是

A.肺泡通气量下降

B.通气/血流比值失衡

C.弥散功能下降

D.肺内分流

E.膈肌疲劳

答案:B

考点:慢性阻塞性肺病()

解析: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在80~mmHg之间,低于此范围的为低氧血症(80~60mmHg为轻度缺氧、60~40mmHg为中度缺氧、低于40mmHg为重度缺氧;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为35~45mmHg。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功能、通气/血流比,COPD时肺泡壁血管受压阻塞、肺大泡使血管床大面积的减少,死腔气量增加,致使产生静-动脉分流现象,出现低氧血症。而二氧化碳弥散的能力是氧气的20倍,所以可以表现为单纯低氧血症,而二氧化碳分压不升高。)表现为单纯低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通气功能障碍则表现为低氧血症并高碳酸血症。

20.心电图改变强烈提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是

A.P波增宽,有切迹

B.右束支阻滞

C.V1-V4导联ST-T改变

D.胸前导联顺钟向转位

E.V5-V6导联ST段压低

答案:D

考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解析:A选项是二尖瓣型P波,见于二尖瓣狭窄。随着COPD的发展,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有RV1>1mv,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等。心电图上出现高而尖的肺性P波(肢体导联P波高度>0.25mv,但P波宽度正常)。

(21~23题共用题干)

男性,71岁吸烟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气促40余年,胸闷、心悸2年,加重伴发热1周,昏睡3小时入院。入院后查体BP/90mmHg,嗜睡状,呼之能应,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次/分,早搏3次/分,下肢凹陷性水肿。

2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风湿性心脏病

D.原发性心肌病

E.高血压心脏病

答案:B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解析:根据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它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并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如颈静脉怒张、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压升高等,可作出判定。故答案选B。

22.假设上述诊断成立,补充体检时还可出现的最主要体征是

A.心音强弱快慢不等

B.心界向左下扩大

C.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

D.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E.心尖区可闻及3/6级粗糙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答案:D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体征()

解析:正确答案应该为D。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室的后负荷,致使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衰竭。补充体检时还可出现的最主要体征应该是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即P2亢进。

23.假设上述诊断成立,其出现昏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中毒性脑病

C.肺性脑病

D.脑梗塞

E.脑出血

答案:C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有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此外,还有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DIC。故答案选C。

(24~25题共用题干)

男性,78岁吸烟者。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40余年,加重3天入院。查体:T38.3℃、Bp/90mmHg。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散在哮鸣音和湿啰音,P2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性3/6级杂音,双下肢水肿。WBC9.3×/L、N78%。

2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老年性心脏病

B.心肌病

C.冠心病

D.风心病

E.肺心病

答案:E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题中患者有反复咳嗽、咳痰病史,这是肺心病的原发病,患者目前有P2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性3/6级杂音,是肺心病的体征,故本题选E。

25.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最需要的检查是

A.心电图

B.心脏彩超

C.X线检查

D.动脉血气检查

E.通气/灌注ECT----肺栓塞

答案:C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解析:正确答案应该为C。肺心病的诊断检查虽然有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等,但能够提供明确的、全面和确诊率较高的方法是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不仅可以提供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还可以提供肺动脉高压的证据。胸部X线诊断标准如下: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l.07,或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2mm;②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③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残根征;④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其高度≥7mm;⑤右心室增大。具有上述任一条均可诊断。而心脏超声的诊断率只有60.6%~87.0%;心电图的诊断率只有60.1%~88.2%。

(26~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

B.支气管肺感染和阻塞

C.肺弥散功能障碍

D.肺动脉高压

E.肺性脑病

26.肺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

答案:D

27.肺心病出现精神障碍主要见于

答案:E

考点:肺心病()

解析:肺心病发病的发病机制包括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故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D。肺心病的失代偿期常可引起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等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故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E。

(28~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pH7.38,PaOmmHg,PaCOmmHg

B.pH7.30,PaOmmHg,PaCOmmHg

C.pH7.40,PaOmmg,PaCOmmHg

D.pH7.35,PaOmmHg,PaCOmmHg

E.pH7.25,PaOmmHg,PaCOmmHg

上述血气分析结果符合

28.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C

29.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D

30.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B

考点:酸碱平衡失调类型及血气()

解析:pH可作为判定酸碱失调中机体代偿程度的重要指标,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pH正常。PaCO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故题选C,题选B。PaCO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时,肺代偿后PaCO2降低,最大代偿极限是降至10mmHg。故题选D。

赞赏

长按







































全国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援助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fhengtong.net/lcjc/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