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佳节到了,汤圆和元宵的香甜就会充盈着赏灯夜。在这个日子里:南吃汤圆北食元宵,不过这二者除了做法稍有不同之外,营养成分基本相同。怎么吃合理?
南方"包"汤圆
汤圆的做法其实很简单,过程有点像包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比如猪油黑芝麻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北方"滚"元宵
元宵在制作上比汤圆要繁琐一点。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到底是要吃汤圆还是元宵?大家决定了吗?
健康吃元宵的3大注意事项早餐不宜吃元宵元宵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早起时人的胃肠道功能最弱,而元宵外皮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元宵不能过量最好别把元宵当正餐,早饭后或下午加餐时可以适当吃点,每次一、二两就够了。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元宵一定要少量食用,一次吃5个为宜,小元宵一次食用量不宜超过10个。
谨慎选择"无糖"元宵市场上的各种无糖元宵,引起了很多糖尿病人的兴趣。其实,无糖并不等于低热量,虽然无糖元宵里可能没有葡萄糖或蔗糖,但是元宵馅里的油脂所含热量相当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单纯迷信无糖元宵,要严格控制元宵的食用量。
以下7类特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减量或忌口。
七种人吃元宵有禁忌1.糖尿病患者元宵含糖量较高,患者若贪图口福,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诱发酮症酸中毒。
2.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元宵中的油脂、糖等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减慢,血压增高,还会加重心脏缺氧、缺血,诱发心绞痛。
3.溃疡病患者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4.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导致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甚至腹泻。
5.急性胃肠炎患者患者的胃肠道正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病人应吃些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
6.发热患者发热患者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因此应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吃元宵容易加重病情。
7.婴幼儿3岁以内的婴幼儿是不适合吃元宵的。由于糯米比较黏,元宵很可能黏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吃,以防不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