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作者:马文倩
如何快速初步诊断血气分析?
比如看到这样一张图,如何初步判断病人病情?
图1
图2
第一步,判断现有血气分析结果是否符合真实情况(具体详情参照图2)
H+=24×(PC02/HCO3-)
第二步,根据PH值判断是否存在酸中毒或者碱中毒。
一般来说,PH正常值在7.35-7.45之间,低于7.35提示酸中毒,高于7.45提示碱中毒,PH在正常范围内不一定意味着酸碱平衡,也可以提示处于代偿期的酸碱平衡失常、混合型酸碱平衡失常。
第三步,根据动脉血二氧化分压PaCO2判断呼吸性酸中毒或者呼吸性碱中毒。
一般来说,PaCO2正常值在35-45mmHg,PaCO2升高提示CO2潴留,表明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可以根据公式CO2+H2O=H2CO3)
PaCO2降低提示CO2不足,通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可以引起PaCO2代偿性升高,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可以引起PaCO2代偿性降低。
第四步,根据HCO3-判断代谢性酸中毒或者代谢性碱中毒
就现有血气分析结果,存在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碱剩余(SBS)、实际碱剩余(ABS)。一般来说,快速诊断可以根据HCO3-升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或者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HCO3-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或者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
第五步,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判断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
二氧化碳结合力反映化学结合的CO2量和物理溶解的CO2的总和。一般来说,CO2在血液中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因此,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反之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第六步,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判断有无呼吸衰竭
根据近年最新标准,Ⅰ型呼吸衰竭是指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Ⅱ型呼吸衰竭是指指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02)60mmHg。
第七步,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去判断病因。
如图1,患者,女,87岁,因“胸部疼痛4天”入院。既往有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入院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粘呈黄色,伴气喘。双肺呼吸音粗,病情进展后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血分析:血红蛋白量g/L、血小板总数E+9/L、白细胞总数16.53E+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6.7%、淋巴细胞百分数12.1%、红细胞总数3.80E+12/L;C-反应蛋白12.2mg/L;生化:钾2.65mmol/L。在低流量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在80-%波动。
第一步,H+=24×(68.6÷36.7)=44.9
根据上图2,H+正处在PH为7.30-7.35区间内,提示该血气分析结果有效。
第二步,PH值7..35提示酸中毒
第三步,PaCO2=68.,提示存在呼吸性酸中毒。
第四步,AB=36.,SB、CO2CP均有升高,提示存在代谢性碱中毒。
第五步,正常情况下,呼吸性酸中毒后,机体可以通过代偿性促进酸性物质排出,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这时候该判断,图中出现的代谢性碱中毒是原发性还是呼吸性酸中毒后引起的继发性。
由于PH、AB数值升高不明显,暂可以推测是一个继发性的代谢性碱中毒。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呼吸性酸中毒?
结合患者COPD病史和入院症状及体征,考虑是感染引起的COPD急性加重,促使CO2潴留,从而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图3
如图3,患者男,55岁,因“反复腰背痛半年,加重1月”入院。既往有心衰、COPD、心肌桥、痛风、前列腺增生病史。入院后患者出现反复高热(体温波动在38-41℃之间),血象持续升高,最高一次血分析:白细胞总数33.3×/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91.7%、血红蛋白量68g/L、血小板总数×/L。后白细胞波动在15-30×/L。
第一步,H+=24×(45.8÷18)=61.0
根据上图2,H+正处在PH为7.20-7.25区间内,提示该血气分析结果有效。
第二步,PH值7..35提示酸中毒
第三步,PaCO2=45.8,无明显升高,暂时排除呼吸性酸中毒。
第四步,AB=,SB、CO2CP均有下降,乳酸升高,提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第五步,正常情况下,代谢性酸中毒后,机体可以通过代偿性促进酸性物质排出,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而图3中未见明显PaCO2下降,暂时排除呼吸性碱中毒。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结合图3及患者病史,考虑是乳酸升高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朴镇恩主编.动脉血气分析快速解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6-37.
-END-
/相关阅读/
·血气分析六步秘笈!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投稿邮箱:v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