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
考点1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①上呼吸道症状: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医考群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发绀。哮喘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②肺部体征: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呼气相延长,广泛而散在的哮鸣音。严重哮喘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
考点2重症哮喘病人的护理
①患者氧分压降低时可给氧,一般用鼻塞法或浅鼻管法,低流量(1--3L/min)。氧气一定要湿化。
②家人经常守护于床旁,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
③患者的痰很黏不易咳出时,可使气道阻塞而发生严重缺氧,应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
④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饮食,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⑤半卧位,保持病室的安静和整洁,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限制钠盐的摄入。
考点3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
呼吸性酸中毒是以原发的PCO增高及pH降低为特征的高碳酸血症。由于气道狭窄堵塞,病人通气不足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因此应改善通气、增加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从而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考点4支气管扩张的引流护理
①首先应给予祛痰剂,使痰液变稀薄容易咳出,以减轻支气管感染和全身毒性反应。
②指导病人根据病变的部位使患侧向上,开口向下,做深呼吸、咳嗽,并辅助拍背,使分泌物在气管内震荡,借助重力作用排出体外,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雾化吸入。
③患者做体位引流应在空腹时,晚间睡前时为空腹。医考群每日可作2--4次,每次15--20min。
④作引流时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变化,如有呼吸困难、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应停止引流,给予半卧位或平卧位吸氧。
⑤引流完毕应协助患者清洁口腔分泌物。
考点5肺炎球菌肺炎的并发症
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急起高热,寒战,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和胸痛。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出现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时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可并发高热,但也有体温不升,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多汗,口唇青紫。并发心肌炎时心动过速出现心律紊乱,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并发胸膜炎时,胸液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液。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如病程延长,或经治疗后发热不退,或体温退后复升,多表示并发症存在。
考点6中毒性肺炎的观察指标
中毒性肺炎是小儿肺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属中医温病范畴。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来势凶猛,高热,嗜睡,昏迷,惊厥,循环及呼吸衰竭等。在观察中毒性肺炎的病情变化时,主要观察脉搏和血压。
考点7呼吸衰竭的治疗
只表现缺氧的呼吸衰竭为Ⅰ型呼衰竭,可以高浓度吸氧;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衰竭为Ⅱ型呼衰,应用低浓度吸氧,因为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来维持其兴奋性,如果吸氧浓度不当,会导致氧疗失败。
考点8肺炎球菌肺炎高热的治疗
肺炎球菌肺炎出现高热时,应及时退热,采用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主要方法有:大血管区放置冰袋和酒精擦浴(或温水)。效果不佳时才改用药物降温,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因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引起虚脱。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脱水。
考点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结构、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以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考点10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婴幼儿多见。
考点11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入院48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其中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见。
考点12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医考群引起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性破坏,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
考点13慢性肺源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①持续低流量吸氧,给予每分钟1--2L氧气吸入。
②有水肿的病人的护理:有水肿的病人宜限制水、盐摄入;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正确记录24h出入液量;按医嘱应用利尿剂,注意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③改善营养状况: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④加强锻炼。
⑤慎用镇静剂。
⑥禁用麻醉剂。
⑦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
考点14支气管扩张的护理
①一般护理:保持病室环境的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注意补充液体,防止脱水。及时清理口内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炎发生。
②密切观察痰量、气味、颜色和分层,及时来取痰标本送化验。
③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通畅,排除气管内分泌物,减少痰液在气道及肺支气管内的积聚,除去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是控制感染的主要环节。
④支气管引流的护理。
⑤咯血的护理。
考点15咳嗽咳痰的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②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ml以上,以利稀释痰液。
③促进排痰:
a.指导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的病人,采取舒适体位。
b.拍背与胸壁震荡:适用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排痰无力病人。
c.湿化呼吸道: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常用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
d.体位引流: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病人。
e.机械吸痰:适用于痰量较多而咳嗽反射弱的病人,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病人。
④对咳脓痰者加强口腔护理;对昏迷病人,鍖椾含涓鍖婚櫌鍧?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湪閭i噷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