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今冬流感四大疑问流感汹汹

权威专家解读今冬流感四大疑问:“流感汹汹”几时休

年01月11日08:28来源:新华网

入冬以来,我国多地流感呈高发态势,有的学校班级停课。今冬的流感真的更“流行”吗?这波流感如何防治?“流感季”什么时候会结束?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疑问一:流感为何这样重?今冬流行一种乙型毒株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当前北半球进入流感高发阶段。北美、欧洲等地的流感病例数量明显增多。

我国也成今年冬季流感“重灾区”之一。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年第52周,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仍均处于冬季流行高峰水平,且仍呈现上升趋势。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

“此次流感大流行是由于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就我国流感流行情况介绍说。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说,目前检测到的主要流感病毒为一种乙型病毒,而这一优势毒株已有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这种乙型病毒多年在人群中传播感染人数较少,整个人群对它的免疫力低,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人群中造成传播发病人数大量增加。”气候、气温、人员流动等其他因素也使这次流感暴发“雪上加霜”。

此外,按照世卫组织推荐,我国今年采用的是三价流感疫苗,包含甲型流感(包括H3N2和H1N1)和乙型维多利亚系流感病毒株,但包含此次流行的乙型病毒株的四价流感疫苗还未上市,正在等待审批。

疑问二:家门口看病靠谱吗?预检分诊、强健基层双管齐下

“早上5点起来排队挂号,花了几个小时才最后拿到药回家”“医生也累得够呛,早中晚班24小时连轴转”……有群众反映,多地流感患者“扎堆”大医院,发热病人门急诊人满为患。

多地儿科门诊专家认为,其实约有六成就诊患儿得的是普通感冒,医院看急诊,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病情来势凶猛,往往就慌了神,医院看过才放心,这无形中占用了过多急诊资源。

早在年,我国就建立了医疗机构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目的是及时发现并分检出重特大的传染病病人,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排除传染病的普通发热患者可留在基层进行常规诊断和治疗。

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诊治力量不足也是一些地区患者“扎堆”大医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让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收治病患的能力,国家卫计委正重点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掌握诊疗知识和工作流程,提高对流感病例的早期识别、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意识和能力,减少重症发生。

同时,各地卫生计生部门也在促进家庭医生等基层健康“守门人”加大健康宣传、健康教育,普及流感防治核心信息,让百姓从自身做起做好流感防控。

就此次流感暴露出的一些地区儿科医护人员不足的现状,专家表示,这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机制,细化好、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合理分流患者。

疑问三:重点人群如何防?“口罩君”和抗病毒药一个不能少

流感如何科学预防?冯子健说,在流行的高峰季节老年人要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减少人员接触。注意勤洗手等其他个人卫生措施。如果要到公共场所活动,特别是高危人群,要戴口罩,这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措施。冯子健说,老人、孩子、孕妇、慢性病患者要优先接种疫苗,以保护这些高危人群。

得了流感用什么药?焦雅辉表示,当前对于普通流感的治疗有口服药物奥司他韦(达菲),还有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这两年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对于重症流感患者使用的、可以静脉治疗的帕拉米韦。

针对有群众反映的部分地区抗病毒药物短缺问题,焦雅辉表示,为保障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供应充足,各地将为医疗机构开启临时采购通道,保证抗病毒药物及时足量供应。国家层面会加强后续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

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表示,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疑问四:“流感季”几时休?疫情随寒假来临而趋缓

中国疾控中心流感监测情况显示,当前,我国南、北方省份均处于季节性流感的流行高峰,流感活动的总体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仍可能会继续流行一段时间。这波流感“阻击战”何时了?

监测数据显示,各地区流行高峰和流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已呈现流行水平上升趋势减缓的迹象。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专家王大燕表示,预计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预计会达到峰值。随着学校和幼托机构寒假的来临,流感活动水平将逐渐下降。

“流感会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因为多种毒株的循环每年不一样。”专家预计,今年乙型Yamagata系毒株流行之后,到下一个流行季节可能不会再成为优势毒株。

“疫苗接种是降低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主要干预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规划”主任张文庆建议,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记者王宾、陈聪、鲍晓菁)

(责编:聂丛笑、权娟)

跟养生谣言挥手再见

年01月11日08:5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岁末年初,本报综合整理了年度网络传播较为广泛的十大养生谣言,并请专家予以分析辟谣,希望年这些谣言不再继续传播,也给广大读者提供正确的养生指南。

谣言①空心菜是吸收农药和重金属最厉害的一种蔬菜

“空心菜千万别吃,因为空心菜在所有绿叶蔬菜里,是吸收农药和重金属最厉害的一种。”

农产品的生产取决于三大要素:空气、土壤和水质。无论是空心菜还是其他蔬菜,对这三大要素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蔬菜生长的环境如果存在大气污染、工业残渣或者工业污水灌溉等问题,都会被蔬菜吸附。在吸收重金属能力方面,空心菜确实强于一般蔬菜,但空心菜重金属含量本身并不高,并不是有毒蔬菜,是日常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蔬菜。

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空心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蔬菜,作为药材的名称叫作“蕹菜”。空心菜中粗纤维含量极为丰富,可增进肠道蠕动,对于防治便秘及减少肠道癌变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空心菜属于寒凉性蔬菜,体质弱、大便溏泄、脾胃虚寒、血压偏低者不宜多吃空心菜。

谣言②西瓜和桃子一起吃会中毒

桃子和西瓜不能一起吃,同吃会产生剧毒,严重者可致命。

医院食疗药膳门诊主任中医师王东旭介绍说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桃子和西瓜二者不存在相克的说法,更不会吃出中毒。如果有人因为吃了两种水果出现中毒反应,可能与不洁饮食有关系。中医所说的中毒与西医的中毒意思不一样,中医认为,西瓜和桃子二者性味是相反的。大家都知道夏季吃西瓜能祛暑解热,为什么呢?因为西瓜性味甘寒,中医把西瓜叫“天然白虎汤”,中医的白虎汤针对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的“四大症”而设,有清热生津等功效。西瓜虽为果品,但味甘、性寒,甘能生津,寒以祛热,功能与白虎汤非常相近,所以有上述说法。中医认为,桃子有生津的作用,这点与西瓜类似,但是桃子性味不是甘寒而是甘温,也就是说属于偏温热类的水果。那么,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喝了冷饮然后去喝白开水,你的肠胃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如果脾胃功能本身就不好的人可能马上会觉得不适,会有腹痛甚至腹泻的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在中医看来也是一种“中毒”的反应,不过与西医所说的食物中毒是两个概念罢了。

王东旭说,早在齐梁时期的中医著作《名医别录》中已经记载过桃子“多食令人有热。”到了清代,著名药学著作《本经逢原》中对桃子吃多的弊端说得更具体:“多食令人腹热作泻。”由于西瓜偏寒性且多吃会有驻湿的弊端,所以脾胃虚寒的人、体内有湿邪的人都不适合多吃。如果是适量食用西瓜和桃子,一般不会出现不适的问题,但是如果多吃对肠胃等还是有不利影响的。

谣言③藿香正气水+头孢=中毒,会立刻丧命!

藿香正气不能和头孢一起吃,会中毒,甚至会丧命。

王东旭说,藿香正气水与头孢同时服用,的确会有不良反应,但是网上说会立刻丧命有些夸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会有头痛、头晕、出汗等症状出现,重者会出现呼吸抑制、心动过速,更严重的甚至有过敏性休克。之所以两种药物一起服用会产生如此不良反应,原因是藿香正气水含有40%~50%的乙醇,头孢类药物抑制了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的继续降解,如果在体内大量堆积,会进一步引起中毒症状。所以,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不能一起服用。

谣言④低钠盐是“送命盐”

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是用的低钠盐……肾脏科医生天天讲,就买最便宜的雪花盐,不能买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

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徐梅昌介绍说,如今,高钾血症患者的确比较多,但是不存在明显增加的现象,而且,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表明这些患者都是因为食用了低钠盐才导致的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患者主要还是因为饮食不健康导致的,比如喜欢吃一些含钾比较高的食物,有的患者则可能是服用药物导致的。还有的人可能是过度运动引起的,比如过度运动会破坏肌肉细胞,这些被破坏的细胞会分泌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

一般人食用低钠盐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食用低钠盐对维持钠钾平衡有好处,因此对控制血压也有好处。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来说,不但要低钠饮食也要注意低钾饮食,但是低钠盐也含有一定量的钾,即便是轻度的肾病患者也有一定的排钾能力,正常用量都没有多大的问题,医院监测肾功能、电解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含钾食物的调节,预防不知不觉中摄取钾过多导致高血钾症。

谣言⑤马兜铃酸是引发肝癌重要原因之一

一篇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登上权威医学期刊《ScienceTranslationMedicine》封面,该研究显示,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是导致亚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副教授林志健说,上世纪90年代,国外将含马兜铃酸类中药用于减肥,出现多人罹患肾衰竭甚至出现死亡案例的严重中药中毒临床事故。年以后,有关含马兜铃酸中药肾脏毒性问题引起国内重视,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了广防已、关木通、青木香药用标准,并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列为处方药,可以说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问题已不是新问题。

林志健指出,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美国医学权威期刊《ScienceTranslationMedicine》10月中旬刊发的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相关》这篇论文,在肝癌样本筛选过程中,并没有排除亚洲人群乙肝患者多这一致病因素,因此,马兜铃酸导致肝癌,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另外,林志健还指出,是药三分毒。大众最好不要自行购买中药,也不能服用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药物,吃药治病应遵医嘱,发现问题也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谣言⑥喝王老吉能延长10%寿命

在《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上,广药集团董事长宣布:国家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

据介绍,得出这一结论的是国家计划中的首个凉茶项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科研单位,承接了其中关于功能性食品安全评价因子的研究。该中心卫生毒理所主任黄俊明介绍,该课题是个很庞大的项目,凉茶只是其中一个子项,主要围绕凉茶安全性展开,大鼠的最终存活率是一项对结果考察的指标。实验结果是,用了凉茶的大鼠比没用凉茶的大鼠活得更长久。至于是否说明王老吉有延年益寿的功能,这个大鼠实验是无法给出结论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副教授林志健说,影响寿命的原因有很多,这种延寿的研究需要跟踪很多年,而且样本要很大,并且得避免各种混杂因素,也就是说要排除其他影响寿命的因素去证明只有这一个因素产生影响。凉茶作为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饮品,并不是药物,对于脾胃虚寒等并不适合饮用,所以说凉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不合适的。

谣言⑦按“通血管古方”食疗一个月后,原本堵塞的血管就全通了









































白癜风小偏方
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fhengtong.net/zlff/201801/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