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为防止生产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以及进入上述区域作业的外来施工单位和人员。3管理职责
3.1安全环保部门
3.1.1是职业安全卫生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二级单位的安全部门负责审批《接触硫化氢作业许可证》,并检查监督接触硫化氢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
3.1.3二级单位的安全部门负责为所属单位配置各类防毒防护器材及设施。
3.2技术质量部门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尽可能实现密闭操作,空气中的硫化氢会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3.3机动部门做好设备维护管理,防止含有硫化氢的介质泄漏。
3.4职防部门
3.4.1负责按时对生产场所固定监测点的的硫化氢浓度进行检测,填写《公司职业病防治所检测报告》,并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告安全环保部门。
3.4.2负责对生产车间提出的临时硫化氢检测项目做好检测。
3.5生产管理部门
3.5.1负责做好硫化氢回收处理工作,减少硫化氢的排放。
3.5.2负责在由于生产条件变化,出现硫化氢超标时,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3.6生产车间
3.6.1负责组织本单位职工和外来施工人员的防止硫化氢路线知识教育。
3.6.2建立动态硫分布图,设置警示牌和风向标。
3.6.3负责本单位防毒防护器材的管理和维护。
3.6.4对接触硫化氢作业进行现场交底,落实生产和作业过程中接触硫化氢作业的安全措施。
3.7消防中心气防站
3.7.1做好防毒器材的维护和监督使用。3.7.2高硫化氢浓度下摆施工作业现场监护。
3.8施工单位
3.8.1制定并落实接触硫化氢作业的施工方案。
3.8.2对接触硫化氢作业进行现场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主动联系生产车间进行安全措施的教育。
3.8.3落实施工作业过程中接触硫化氢作业的安全措施。
4管理内容
4.1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防止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使作业环境中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4.2在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应配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器,有硫化氢危害车间(队、站)应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器,所使用的监测食品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三证”齐全(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消防谁、防爆合格),并按技术规范要求定期由有检测资质的部门校验,并将校验结果记录备查。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达到%。
4.3对相关装置和罐区动态硫颁情况进行调查,建立动态硫化氢分布图,在可能泄漏硫化氢造成中毒的危险工作场所设置警示牌和风向标,明确作业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4.4要根据不同的生产岗位和工作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适用的防毒防护器材应定期进行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器材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4.5定期对生产场所定点的硫化氢浓度进行检测,检测数据要挂牌。对于硫化氢浓度超标点应立即查清原因并及时整改。
4.6生产车间需要临时增加硫化氢检测项目时,由车间填写分析委托单,经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确认后交到生产监测中心职防所。职防所接到分析后应立即进行分析检测,并及时将检测结果返回车间。
4.7开好脱硫和和硫磺回收装置,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减少泄漏,禁止将含有硫化氢的气体排放大气;含硫汗水应密闭送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它污水系统,严禁酸性气体和含硫污水就地排放。必须将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系统隔离,防止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
4.8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工艺打桩的革新发行,所有含硫化氢介质采样和切水作业改为密闭方式,从本质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4.9对生产过程中的介质和作业环境中的硫化氢含量,须定期检测与评价,对因原料、加工流程改变、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常规含量时,生产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级或岗位,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4.10所有在含硫化氢环境中作业的从人员,都必须接受“防止硫化氢中毒知识”教育和培训,经考核合格、受教育者签名后才能上岗。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4.10.1掌握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及中毒特性;
4.10.2掌握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规定;
4.10.3掌握过滤工、隔离式防毒器材的使用和维护以及保管要求;
4.10.4掌握作业区内硫化氢的分布情况;
4.10.5掌握硫化氢中毒时报自救和互救技能。
4.11切实抓好防止硫化氢中毒预案的制订和演练工作。
4.12硫化氢监测仪器发生低们报警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好防毒面具到现场进行检查。不发生高位报警时,作业人员立即报告车间管理人员和生产高度,同时疏散下风向人员,禁止运用电、气焊,佩戴空气呼吸器到现场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