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土壤问题频发,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但很多农民朋友对于使用有机肥的好处不是很清楚。还有一部分农民朋友对于有机肥的作用理念认识有误区。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
PART1
土壤质量恶化
首先我们要知道:土壤肥力和土壤利用效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两大关键因素。一句话总结:“健康”的土壤是作物高产的必须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形势的改变,化肥和农药大量投入确实给粮食产量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土壤质量也在发生恶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土壤耕层变薄。土壤板结问题普遍。
二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由于化肥使用方便简单,而且增产明显,大家慢慢放弃了农家堆肥,致使农田有机肥投入大幅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连续过度缺乏。而这个问题却一直被忽视!
三是酸碱化非常严重。数据显示我们国家60%的土壤是酸碱性土壤。就是说土壤酸碱度度严重失衡。
这里,我们很有必要说说土壤酸碱度失衡的严重后果:
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碱度。酸碱度的量程为0至14,依据pH从小到大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pH值为7时则表示土壤呈中性反应,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则为碱性。土壤过酸或过碱作物都无法健康成长。所以土壤酸碱度相当重要!
PART2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的好处
补给和更新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丰富的土壤有机质是作物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施用有机肥料是补给和更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国南方耕地土壤中由有机肥转化来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年生成量的三分之二。据研究,土壤有机质的年生成量取决于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和各种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1)改善土壤结构性状。有机肥料进入土壤后,经过微生物作用能缩合形成新的腐殖质,与土粒有较强的复合能力,能增加有机无机复合度,显著促进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土壤结构性。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施用绿肥、秸秆或者两者各半混合施用的,都可增加大于0.25mm团聚体的数量及其水稳性。试验中以绿肥与秸秆各半施用区最优杆施用区次之,绿肥施用区居第三位。
(2)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由于由有机质黏结的团聚体疏松多孔,水稳定性很高,吸水而不散开,为细土粒,和水分能同时被容纳在有结构的团粒内部和团粒之间。同时,有机质对土壤渗透度的影响和持水性有密切关系,可增强土壤保水率和毛管持水量,进而降低蒸发量。因此,施用有机肥料易协调土壤“三相(固相、液相、气相)”比例,从而能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和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对盐碱土来说,还能加速土壤脱盐,抑制返盐,改良土壤,培肥土壤。
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
有机肥料腐烂分解后,可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养料,进而促进微生物繁殖,增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及氨化、硝化作用,还能增强土壤中脱氢酶、蛋白酶、脲酶、淀粉酶等的活性。
PART3
土壤修复功能菌
1、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地改良等;土壤、植株根叶等生物系改善(土壤、根部、叶面等部位的喷施)、克服连作障碍、减少水伤、增强植物抵抗力、促进根系吸肥力等;
2、植物病害预防治疗剂(生物性杀菌剂)、果树、蔬菜、花卉栽培、有机栽培、育苗栽培等;
粉剂
复合益菌、增效活化生物因子、抗菌肽物质、高活性植物多糖体等,有效活菌数≥50亿cfu/g
1、克服连作:-g/亩比例,全面灌水,三天一次共三次,一般2-3次/亩;
2、增强生机:移株、种树、育苗、根部或种子先浸泡湿润,效果特佳(稀释1:倍)。或灌头喷洒,并保持湿润,恢复生机,促进发芽、生根;
3、抢救水伤:大雨水淹前,后,补菌灌头,抢救作物,即可有效恢复;
4、抢救枯树:快枯死的果树,盆栽、瓜藤...每三天灌头一次,直到恢复成长(1:倍);
5、清苔抗菌:果树或长年生作物,每月灌头,喷洒一次(1:倍);
6、减少化学农药残留:农作物采收前五天以1:倍喷洒叶面;
7、剪枝、采果后的喷洒:可预防细菌感染腐败,增加抵抗力;
8、延长作物保存期限:以1:倍稀释浸润作物约1分钟;
9、有效防治细菌性、真菌性病害:以1:倍稀释,灌头为主。
1、提肥效-活化土壤,固氮、溶磷、解钾,提高其吸收利用率10-30%;
2、促生长-根系发达,带土量大;叶片浓绿、厚实;果实均匀、整齐;花芽增多、花期增长;
3、防病虫-以菌抑菌,种以上的不同细菌均能被杀灭,减少农药使用。植物病害、生育障碍的预防;
4、收效益-作物早熟7-10天,延长采收期10-15天,增产约10-30%;
5、提品质-降解农药残留、果实增大、口感甜、脆、香;
6、强抗性-预防水灾、水患后,治疗水伤,效果强大;预防冻害和旱灾。
广州微立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同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