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
各种中毒的情况
那么
我们该如何避免和应对呢
一起来看看吧
↓↓↓
1、生产性毒物可造成哪些危害?
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可作用于人体的多个系统,表现在:
(1)神经系统。铅、锰中毒可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炎。震颤常见于锰中毒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重症中毒时可发生脑水肿。
(2)呼吸系统。一次性大量吸入高浓度的有毒气体可引起窒息;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长期吸入大量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如化学性肺水肿和肺炎。
(3)血液系统。铅可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等毒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
(4)消化系统。汞盐、砷等毒物大量经口进入时,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与出血性。铅及铊中毒时,可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的腹绞痛,并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长期吸入酸雾,可使牙釉质破坏、脱落。四氯化碳、溴苯、三硝基甲苯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
(5)泌尿系统。汞、铀、砷化氢、乙二醇等可引起中毒性肾病,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管综合征等。
(6)其他。生产性毒物还可引起皮肤、眼睛、骨骼病变。许多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接触铬、铍的工人皮肤易发生溃疡,如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砷等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甚至诱发皮肤癌。酸、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可引起刺激性眼角膜炎或角膜炎,严重者可引起化学性灼伤。溴甲烷、有机汞、甲醇等中毒,可造成视神经萎缩,以致使命。有些工业毒物还可诱发白内障。
02
综合防毒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消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物或低毒物代替有毒物,改革能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过程,改造技术设备,实现生产的密闭化、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使作业人员脱离或减少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2)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对逸散到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要采取通风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飞扬、扩散。
(3)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其低于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4)加强对毒物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卫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5)加强个人防护。在存在毒物的作业场所作业,应使用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毒面罩、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6)提高机体免疫力。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
(7)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3
常见职业中毒会出现哪些典型症状?
(1)铅中毒:铅是常见的工业毒物。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早期常感乏力、口内有金属味、肌肉关节酸痛等,随后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食欲不振、腹部隐痛、便秘等。病情加重时,出现四肢远端麻木,触觉、痛觉减退等神经炎表现,并有握力减退。少数患者在牙龈边缘有蓝色“铅线”。重者可出现肌肉活动障碍。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多发生于脐周部,也可发生在上腹部或下腹部。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另可出现中度贫血,有时伴发高血压。
(2)汞(水银)中毒:慢性汞中毒是职业性汞中毒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汞污染较重的作业环境中逐渐发病。初起常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头晕、头痛、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脱发等。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典型的“汞兴奋症”,情绪不稳、急躁、易兴奋、激动、恐惧、胆怯、害羞、好哭、注意力不集中。个别患者有焦虑不安、抑郁、幻觉、孤僻等表现。检查可见“汞性震颤”,严重者写字、吃饭、系扣等动作都发生困难。
(3)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典型症状有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还可出现脑水肿、心肌损害、肺水肿等并发症。
(4)硫化氢中毒:硫化氢急性中毒的典型症状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出现意识障碍;或有明显的黏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重症者可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或“电击样”死亡。
(5)苯中毒: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起初有黏膜刺激症状,随后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重症可出现阵发性或强制性抽搐、脉搏弱、呼吸浅表、血压下降、昏迷等,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慢性苯中毒最常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心动过速或过缓,个别晚期病例可有四肢末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