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怎么被蚊子咬成这样啊”……之类的话题,在妈妈圈里交流开来。
夏天,作为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虫咬性皮炎是夏季常见的皮肤病,这个季节,蚊虫又多起来了。
宝宝们一旦被盯上,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很多宝宝一咬就起很大的包,又红又肿又痒,医学上称之为虫咬性皮炎。
医院工作的发小告诉我,最近她单位的小儿外科频繁接诊被蚊虫咬成“招风耳”、“小猪手”、“小猪蹄”的患儿。
“今年的蚊子真是太毒了,我的孩子在公园里才玩了一小会儿,就被蚊子咬了一个大包。”其中一位患儿的家长向医生诉苦道。
原来,当日一早,她带孩子在小区里散步,不经意间,孩子的耳朵就遭到了蚊子的攻击。
孩子年龄小不懂得表达,难受地直把耳朵往妈妈身上蹭,等到妈妈发现时,右耳朵已经变成了“招风耳”。妈妈看着很心疼,医院。
好在被叮咬的部位没有被挠破,也没有出现感染,医生观察后,表示治疗几天就能好。
最近蚊虫大军开始肆虐,小儿外科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且免疫力低下,在被蚊虫叮咬后,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
看到这些照片,可能有些人会笑,但是在妈妈的眼里,真的是超级心疼,甚至想把那些蚊子们“满门抄斩”。
很多妈妈也发现,到了晚上,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蚊子总是喜欢围绕在宝宝的身边。
而且不只是散步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大人能够安稳入眠,但是孩子却一直被蚊子“照顾”着,被咬了之后就号啕大哭,既影响孩子的睡眠,也影响大人的作息。
关于蚊子——你不知道的冷知识一、为什么蚊子会那么多?
太会生!
每只蚊子都是一支生产队,一次交配,终身产卵。
一只雌性蚊子一生可产卵6~8次,每次约~00个,也就是说一只雌蚊子一生约可以繁殖只蚊子。
二、所有的蚊子都咬人吗?
不,只有母蚊子才咬人。
公蚊子是有名的素食主义者,平时喝喝花蜜吃吃草汁。
但母蚊子就不一样了,为了促使它们的卵巢发育成熟,顺利产下下一代,它们会在交配后去吸血,以获得人们血液中的蛋白质。
三、为什么不管住几楼,都有蚊子?
很多人将蚊子形容为自然界最强悍的生物,因为每到夏天,不管住在几楼,都会遭到蚊子的攻击。
蚊子之所以能“飞”这么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搭乘电梯入户
蚊子对于人的辨别能力很强,除了能根据人体汗液味道或衣服颜色识别,它还有“顺风耳”技能。研究发现,蚊子对声音频率的敏感度在~赫兹之间,表明蚊子是可以听到人们说话的(人类的声音频率约为~赫兹)。
通过精准识别人类,依附于人身上不被察觉的衣物上,搭乘电梯入户。由于一些电梯间、楼道角落本身潮湿,蚊子可以借此繁殖,为进入住户家做好准备。
繁殖高度起点提高
现代高楼越建越多,蚊子的繁殖空间在起点上抬高了。比如蚊子在10楼繁殖,其后代很容易飞到15楼,因此高层的住户会发现家里的蚊子好像一年比一年多。
飞行高度提升
年,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科学家研究结果发现,蚊子可以飞到米高的地方,大概是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按照高度计算,从1楼到1楼,所有楼层都有蚊子。且蚊子数量随高度增加而上升,这说明蚊子在高海拔地区亦可以进行迁徙。
四、蚊子到底靠什么能这么精准地追踪到“猎物”的?
蚊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嗅觉系统。例如,雌蚊在交配后,需要利用嗅觉系统,感应宿主的化学气味,来定位并完成吸血补充能量;吸血后,又要利用嗅觉系统,感应环境中的化学气味来寻找产卵地点。
蚊子的嗅觉系统包括触角与下颚须,触角与下颚须上又有很多很小但形态各异的嗅觉感应器(简称嗅器)。例如已经发现的蚊子的嗅器,就有尖端毛状、平端毛状、锥形、腔锥形等。这些嗅器是蚊子感知周围环境中化学气味小分子的功能单位。
嗅器表皮上有很多细小的孔洞,化学气味小分子就利用这些空洞进入嗅器。在嗅器中有嗅觉神经树突分布,在神经树突表面分布着许多嗅觉受体蛋白,这些受体蛋白感知到化学气味小分子后将信息传递到昆虫大脑。大脑综合了各种信息后发出指令,从而影响到蚊子的行为。
那么,究竟为何蚊子会更“宠幸”宝宝?其实蚊子叮宝宝也是有所选择的,比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的宝宝更容易获得蚊子的“青睐”。
1、宝宝皮肤细嫩
宝宝皮肤较薄,表皮是单层细胞,蚊子简直是隔着肉都能闻到血的香味啊,更是蚊子欲罢不能的。尤其眼睑部分的皮肤是非常薄嫩的,因此经常被蚊子关顾。
2、幼儿自身发出热量比较多,更容易出汗
一般来说,现在公认有一种说法,就是蚊虫主要是通过对人体散发出来的热量、二氧化碳和气味,进行追踪的。
因此,婴幼儿自然就成了最经常被攻击的对象。因为婴幼儿散发的热量比较多,并且呼吸的频率较快,也更容易出汗。汗液中所含有的乳酸和氢类化合物,对蚊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除了小宝宝,这几类人也是招蚊体质!第1类:体温偏高的人
蚊子对外界温度的敏感度较强,体温偏高,正处于感冒发热阶段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