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植物的磷素营养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形态:有机态占85%;无机态占15%(可作为磷素营养丰缺指标)。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尽管较小,但其含量能反映出植株磷素营养水平,因此植株某一部位的无机磷含量水平可作为磷素营养水平丰缺诊断指标.不同作物含量不同:十字花科(油料)豆科禾本科(谷类)同一作物不同部位不同:种子叶片茎杆生育期:幼嫩部分老的部分--=-分布有顶端优势,它的分配和积累总是随着作物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二、磷的营养功能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它一些过程。1、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酸核酸与核蛋白磷脂植素是环已六醇磷酸酯的钙镁盐,是磷的贮藏形态,主要在种籽中(种籽中80%全磷以该形态存在)。为种籽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磷。在植株体内,磷酸盐化合物扮演着“能量流通载体”的角色。最常见的磷能量载体是二磷酸腺苷(ADP)和三磷酸腺苷(ATP)2、磷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1)磷与糖代谢---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缺磷症状)(2)磷与氮代谢氨基酸的形成和转化;NO3-的还原(硝酸还原酶FAD含有磷);根瘤菌的固氮活性。(3)脂肪代谢:在缺磷土壤上给油料作物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含油量。3、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抗旱能力(磷脂对水的束缚,减少水损失)抗寒能力(降低冰点)抗盐碱能力(细胞液缓冲作用)抗病性(作物健康)
三、磷的吸收利用1、作物吸收磷的形态和特点:形态: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主动吸收过程无机磷:以正磷酸盐为主,还可吸收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有机磷:已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植素等。有机肥中有机磷对植物有直接营养作用。植物吸收的大多数磷主要是以一价正磷酸根离子(H2PO4-)形态吸收的,同时也吸收少量的二价正磷酸根离子(HPO4=)。2、影响作物吸收磷的因素:1作物特性;2土壤因素:供磷状况、pH(7.2时,H2PO4-和HPO42-数量大体相等;当pH<7.2时,H2PO4-增多;)、通气、温度和水分(增加)、质地等。3、根系吸收的磷酸盐进入细胞后迅速参与代谢作用。四、磷营养失调症状1、磷素不足①植株矮小,生长缓慢;②分蘖、分枝少;③叶片暗绿,无光泽,④根系老化呈锈色,白根少,根和根毛的长度增加;⑤产量和品质下降;⑥成熟期推迟。---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缺磷水稻,矮小,僵直,分蘖少,叶色暗绿大麦缺磷:老叶尖端焦枯,下部有些老叶片呈紫红色豌豆:顶叶直立,下部叶片皱缩2、供磷过量①营养生长期缩短,繁殖器官过早发育,成熟提早,不利高产;②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早衰,根茎比大,纤维素多,品质差;③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和瘪粒增加;黄化或白色斑点。④豆科作物茎杆蛋白质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第二节土壤中磷的循环一土壤中磷的来源和数量磷元素的化学反应性极强,因此在自然界中不能发现纯磷,只能见到与其它元素化合态的磷。1.土壤磷的其它来源包括有机质、腐殖质、微生物和腐烂昆虫以及其它生命的躯体。2.径流和作物移取是土壤磷损失的最主要途径。3.磷都是通过扩散在土壤中移动的,这是一个缓慢而短程的移动过程,它取决于土壤湿度。在土壤中的移动:N〉K〉CA〉P第三节常用磷肥性质及合理施用1.P%和P2O5%换算:P(%)=P2O5%×0.43P2O5(%)=P%×2..磷肥的生产:主要原料:天然磷矿石机械法、酸制法、热制发。3.磷肥的种类:①水溶性磷肥:主要成分能溶于水的磷肥,称水溶性磷肥;如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易溶于水,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所固定而降低有效性;---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积;增加与作物根系接触的机会:条施、穴施做成颗粒肥料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叶面施肥②弱酸性磷肥:灰绿、灰棕色,水溶液呈弱碱性(pH8-8.5);有玻璃光泽;不吸湿、不结块。:作物种类(喜钙作物)土壤性质(偏酸)粉碎细度(80目)施用方法(基肥)③难溶性磷肥:指主要成分不溶于水,大部分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的磷肥。磷矿粉等。农田条件:酸性土壤盐基饱和度小的土壤适宜做基肥,不做种肥和追肥;撒施、深施;影响磷有效性的土壤条件:粘土类型、粘粒含量、施肥时间、通气状况、土壤压实、水分、土壤磷状况、温度、土壤PH、其它养分4.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2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3根据磷肥特性合理施用4氮、磷、钾配合施用==条施:将可溶性磷肥制粒,尤其制成4~10目的大颗粒,往往能减少磷的固定。==肥料的粒径:小颗粒磷肥的比表面积较大,可与土壤密切接触,分布均匀,因而效果优于大颗粒磷肥(非水溶性磷肥)。颗粒表面积有重要意义。==土壤湿度:高水溶性颗粒磷肥的肥效在湿润条件下比粉状的好。但在干燥条件下粉状的可能较好。==肥料的分布:易溶性肥料更易分散到颗粒周围的土壤区域,并很快与土壤组分发生反应。克服分布不良的影响==施肥量:溶解度在磷肥用量较低时比较高时重要得多==残留磷:不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残留磷的后效可长达5~10年或更长。当然,残留磷的数量会影响后效期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