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膨大剂中藏着的化学秘密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中各式美味的面食更是很多人的最爱。大家接触比较多的面食是馒头、包子等,咬上一口松软可口。为什么馒头与大饼都是用面粉做的,咬上去的口感却是不一样的呢?难道做大饼、馒头用的是不同的面?其实不然,只不过做馒头的时候加了一种“膨大剂”。你可别紧张,这种“膨大剂”和新闻报道中的西瓜膨大剂可不是一种类型的,膨大的原理也不是一样的。今天我们说的这种“膨大剂”就是“酵母菌”。酵母菌为什么能使馒头吃起来那么软呢?

资料小卡片

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化学揭秘

市面上卖的酵母粉在低水分下(一般6%以下)会进入“休眠状态”,真空包装提供的干燥、真空及隔光等条件,保证了酵母的活性。在使用时,酵母会从“休眠”中“复活”。一般都是在和面时在面粉中加入一些干酵母粉,这样在和好的面团中酵母和面粉就会产生下列化学反应。

在发酵初期,面团中的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很丰富,酵母菌会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将面团中的糖类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随着酵母与氧发生反应(呼吸作用),面团中的氧气逐渐变得稀薄,其二氧化碳含量也随之升高,这时酵母菌就以无氧呼吸为主,产生酒精以及部分二氧化碳并放出少量的热量。

两种反应的进行都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所以在发面的时候面团摸上去会有热的感觉。

有氧呼吸的进行能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越多,则膨胀度就越大,制得的面食就越松软,所以在发面的时候最好人为地多创造有氧的环境,以加大有氧呼吸的进行使发面效果更好。比如不断地揉面,就可以揉出二氧化碳并增大氧气含量。

有时候发酵时间太长,或酵母粉放得太多,面团就有酸味,其原因你知道吗?这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面团中的水作用,生成了弱酸——碳酸的缘故。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在面团中加一些碱面——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来中和产生的酸。碳酸氢钠不是碱,怎么能够中和面团中的酸呢?这是因为碳酸氢钠遇到水发生了盐的水解反应。

化学小贴士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如NaCl、NH4NO3等。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表示“生成为”。

弱电解质就是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物质,如水、醋酸、碳酸、一水合氨(氨水,NH3·H2O)等。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不用“”表示,而要用可逆符号“”表示“部分生成”。

首先,在水溶液中,水部分电离生成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因为水是弱电解质,因而反应时要用可逆符号表示。

当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后,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这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在运动中不断地碰撞,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碰撞后生成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又以离子的状态存在,因而我们可以说它们两者不会反应结合生成氢氧化钠;而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碰撞后会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电解质,它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因而它在水中就可以分子的形态存在,所以溶液中会有第三种反应发生。

由于有弱电解质——碳酸生成,消耗了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又不断地发生电离。这时候,水中的氢氧根离子因为没有被消耗,便不断地积累,在水中的浓度就会逐渐增加,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最终使水溶液显碱性。

从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碳酸氢钠发生了水解反应,反应后生成了弱电解质,使溶液呈碱性,因而可以用碳酸氢钠来中和发酵面团中的碳酸。

面团发好、做成馒头后就可以上锅蒸了。在高温的条件下,面团中的二氧化碳因温度增高,体积膨胀,最后从面团中释放出来,这就得到了疏松、可口的馒头。

资料小卡片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碳酸氢钠对热不稳定,在较高的温度下(50~℃)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面粉发酵除用酵母发酵外,还可以直接用小苏打。其原理是利用碳酸氢钠对热的不稳定性的性质。从资料小卡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碳酸氢钠在温度高于50℃就开始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聚集在面团中,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于是面食就变得松软好吃了。

用发酵粉蒸出的馒头,不仅口感好,而且比普通面粉还有营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fhengtong.net/lcjc/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