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这个平日大门紧闭,默默创造奇迹的地方总有些值得探求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这里的护理团队——重症护理的精英们。
护理学专业作为国家一级学科,不仅仅是平常人认为的打针、喂药、照顾患者。它更体现在一种从专业的角度观察、处理患者;从责任的角度理解疾病、关爱生命;从专业的角度与医生沟通,执行全面的诊治方案。而这一切在ICU的医护配合中更是随处可见。
近期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名DKA,心跳骤停两次的患者。整个抢救过程充分体现了护理学的专业性以及这种默契的医护配合。
患者男性,20岁,7月初时被蚊虫叮咬小腿近踝关节处后,自觉瘙痒难耐,无意的搔抓后局部开始出现水泡,自行用剪子挑开水泡,之后创面持久不愈,反复流出白色脓液。不久,患者开始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于卫生所“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原有症状加重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息。治疗过程中家人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并伴全身寒战,医院进行静点“头孢”等对症治疗。然而疾病却越治越重,患者出现嗜睡等症状。8月5号晨起,其父母迅速带着患者赶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急诊科就诊。当时患者已经昏迷,神志不清。入急诊科当日患者便出现心跳骤停,急诊科迅速组织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心跳恢复后迅速将其送往ICU进一步治疗。
当日14点17分,患者由急诊科转入ICU途中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医护人员立即再次行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接气囊抱球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入ICU时患者自主心率为0,血压测不出,氧饱和度测不出,双侧瞳孔散大,无对光反射。
“心跳没有了!快抢救!”随着医生的呼叫,整个病区立即行动,推床,按压,连接呼吸机,心电图,除颤仪,抢救车,低温脑保护装置,给药……这一切瞬间到位,期间没有丝毫的慌乱,护士们各司其职,从ICU大门到该患者的床单元不足10米,在病人床单元就位的同时各种设备均已就位。作为一名入职8年的ICU医生,那一刻除了对抢救患者的紧张感之外,内心油然而生的是对护理团队的敬意与对自己所处团队的自豪。
抢救约3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心电监护仪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次/分,停止按压约1分钟后患者恢复窦性心率,次/分。此时急诊化验回报葡萄糖19.1mmo/L,尿酮体++,血钾1.9mmol/l。血气分析提示:PH:6.83,PO2:32mmHg,PCO2:46mmHg。追问家属病史,小伙体重kg,平素酷爱喝可乐,平时多饮多尿也没当回事。此时的患者已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低钾血症。但是对于该患者DKA诱发条件的判定再次体现了医护紧密配合的重要性,因为除患者左下肢的破溃的感染灶以外,细心的护士在患者右侧腹股沟区非常隐蔽的部位发现针孔大小的窦口,轻轻挤压有白色的脓液流出,正是这些局部感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加上病来一直纳差,导致严重低钾血症,出现心跳骤停。医生立即对该病灶进行了充分的引流,使病情得到了控制。
接下来在积极的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去甲肾上腺素升压,低温脑保护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与死神赛跑,赢取时间,期待着患者的苏醒。
重症医学科医护的默契配合,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以及家人的虔诚的祈祷,患者于心肺复苏后第五天睁开了紧闭的双眼。于8月10日完全恢复神志及自主呼吸能力,成功脱离呼吸机,并于第二日撤离血液净化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父母喜极而泣。患者最终于8月25日转回普通病房并逐渐康复,一家人再次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