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曾经在农村是很火的养殖项目,鸡能吃林地里的草籽、虫子,可以节省部分饲料,其次“林下养鸡”可以节省建设场地的费用,可以说“林下养鸡”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但是近年来几乎没有人干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鸡的破坏力很强”。林下养鸡,为什么鸡活动的地方会变得“光秃秃的”?一、鸡的破坏能力非常强,养鸡的林地往往会“寸草不生”鸡的消化道很短,鸡粪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是猪粪的4.1倍、5.1倍、1.8倍,这说明鸡的消化能力很弱,大量吃进去的食物都没有被吸收,因此鸡会不停地觅食。地下的虫子和草籽是鸡非常喜欢吃的食物,鸡为了获取这2种食物会用强有力的爪子不停地刨土。鸡在刨土时会破坏植物的根系,植物根容易死亡,土面很容易变得坑坑洼洼的。此外,由于草籽被鸡不断取食,林地自然不会再长出新草,时间一长,林下就会变得光秃秃的。注意:鸡摄入的营养约有40%~70%随着鸡粪被排出体外,鸡粪是所有禽畜粪便当中养分含量最高的。二、没有充分发酵的鸡粪会烧毁作物的根系农家肥一般都要堆积2~3个月后才能使用,农家肥在堆积的过程中会慢慢发酵,发酵时会产生60多℃的高温,因此充分发酵的农家肥是很少有病菌或者虫卵的,发酵后的农家肥也更容易被植物吸收。鸡在林地下活动时“边走边拉”,可以说整片林地都有鸡粪,很多鸡粪会被鸡刨土时顺便埋在土壤中,这些埋在土壤中的鸡粪会在土里继续发酵,发酵时产生的高温会烧毁作物的根系,草或者树木都可能被烧死,此外未腐熟的鸡粪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利于植物生长。三、鸡粪碱性重,土壤中含量过多植物容易死亡植物一般都喜欢在弱酸性的土壤上生长,如果土壤碱性重,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土壤的pH为8.2,林地下养鸡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平衡,植物容易烂根死亡。四、鸡行走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很大鸡的体重虽然小,但是脚掌的面积很小,因此鸡走路时的压强很大。一只3公斤的大公鸡踩在人的脚上绝对是很疼的,同样的鸡踩在草上也容易使草死亡。五、鸡粪会造成土壤板结鸡粪会粘在土壤表面,鸡在上面行走会使土壤板结,土壤的通透性会变得很差,植物的根系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容易导致根部腐烂。注意:“林下养鸡”本来是一个生态养殖项目,如果鸡的养殖密度过大了,林下变得光秃秃的是在所难免的,这个与草原过度放牧是一个道理。很多人过度地追求利益,林地大大地超出了能承受的范围,你会发现鸡患病的风险也加大了,树木也死亡了,环境也被破坏了,短短几年可能就会亏空。如果想靠草或者虫来喂饱鸡是不可能的,林地仅仅给鸡提供纤维类食物,并不支持鸡的生长潜能,必须提供额外饲料。鸡在林地到处觅食,植物冒芽就吃,很多草根或者树根都被破坏了。在林下养鸡,鸡粪是很难清理的,鸡粪会导致病原体的出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病菌非常容易滋生蔓延,场地一定要定期更换。怎么科学的林下养鸡?只需做好以下3点一、控制好养殖密度林下养鸡一定不能盲目地追求短期利益,一定要控制好养殖的密度,一般每亩养殖80~只鸡是比较合理的。林下养鸡必须考虑好环境的承受能力,好的环境才能养出好鸡,如果到处光秃秃的、臭气熏天,如何能做到持续发展?如果养殖密度过高,那么这样的鸡和养殖场的鸡还有什么区别?还属于生态养鸡吗?二、在林地里多搭建一些木架子给鸡休息木架子有3个主要的作用:一是木架子有利于鸡休息,这样鸡不会长时间在地上踩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二是木架子可以锻炼鸡的活动能力,木架子上可以帮助鸡跳跃,这样养出来的鸡肉质会更加好;三是可以减少鸡的密度,鸡在木架子上间接地增加了鸡的活动空间,这样就可以降低鸡的密度。木架子的高度以距离地面50CM为宜。三、轮放养殖鸡的破坏能力很强,就算降低养殖密度,鸡依然会对树林或者果园造成破坏,最好的办法就是轮放养殖。比如,我们可以把林地划分为3个区域,每个区域用铁丝网围起来,每个区域放养7天,这样土壤就有半个月的休养期,这样对生态的破坏就可以降到最低。轮换地都有通道,像赶羊一样,只要放点食物,5分钟就可以把鸡隔到新的区域。好的生态才能养出高品质的鸡,林下养鸡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鸡的品质,如果你的鸡好,愿意买的人自然会多。总之,林下养鸡是很好的养殖项目,只要科学规范的养殖,就能提高经济效益。由于鸡的破坏能力强,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密度,同时不建议在果园养鸡,果园养鸡是弊大于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fhengtong.net/jbgs/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