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肠黏膜损害,使之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常发生于出生后3~10天,病死率较高。
1
病因本病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肠道供血不足,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脐动脉插管、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压、休克等。
②饮食因素,如高渗乳汁或高渗药物溶液可损伤肠黏膜,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氢气。
③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孢杆菌等过度繁殖,侵入肠黏膜造成损伤,或引起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肠道损伤。
2
临床表现(1)呕吐: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无呕吐的患儿常可自胃中抽出含胆汁或带咖啡样胃内容物。
(2)便血:轻者仅为大便潜血阳性,重者则为果酱样或血便。
(3)全身症状:早期可出现反应差、嗜睡睡、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症状。大多数患儿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较重的感染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体温不升,面色青紫或苍白,四肢凉,休克,酸中毒,甚至频繁呼吸暂停,呼吸衰竭,DIC,败血症,肠穿孔继而死亡。
3
辅助检查(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升高或减低。
(3)粪便和血培养:可阳性,以杆菌多见。
(4)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5)X线检查:以小肠扩张为主要表现,伴多个细小液平面,肠曲排列紊乱,肠壁间隔增宽,肠壁间积气,呈多囊状、细条状或环状透亮影。胃壁和结肠壁也可有积气。门静脉积气,自肛门向肝内呈树枝样充气影。肠穿孔时出现气腹。
⒋
饮食情况①禁食的时间:一旦确诊应立即禁食,轻者5~10天,重者10~15天或更长。腹胀明显时给予胃肠减压。
②恢复进食的标准: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性,腹部X线检查正常,一般状况明显好转。如进食后患儿又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则需再次禁食。
③喂养食品:开始禁食时,先试喂5%糖水3~5mL,2~3次后如无呕吐及腹胀,可改喂稀释的乳汁,从每次3~5mL开始,逐渐加量,每次增加l~2mL,以母乳最好,切忌用高渗乳汁。
来源:星座迷航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