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中刊登了两位专家的评论文章,作者认为是时候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现有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了。作者之一是年英国DKA指南的主要作者,另外一位是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DKA立场声明的共同作者。我们来看看两位专家针对指南更新有哪些看法。
一、现有ADA诊断标准
年ADA关于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立场声明[1]中,详细介绍了DKA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处理。该指南在多个国家中应用,被引用了多次。然而,自指南发布至今,出现了大量新的证据,因此,很有必要对该指南进行更新。
DKA的现有ADA诊断标准:血糖浓度≥13.9mmol/L(mg/dL;DKA的D);(尿液或血液)存在酮体(DKA的K);发生代谢性酸中毒(DKA的A),伴(动脉或静脉血)pH值小于7.30以及血清碳酸氢盐浓度≤18.0mmol/L。DKA常被误诊,因为有些只基于临床病史进行诊断,或者基于糖尿病患者存在尿酮来诊断,而没有进一步确认其他生化指标。
二、需要修订或更新的关键点
ADA指南建议血糖浓度≥13.9mmol/L(mg/dL)来诊断DKA,然而,很多DKA患者的血糖浓度增加却没有这么大。年,Munro等[2]报告,在次DKA事件中,16(7.6%)例血糖浓度低于11.1mmol/L(mg/dL)。糖尿病孕妇、酗酒造成的糖异生受损,以及使用SGLT2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况[1,3]。本文提议,将诊断DKA的血糖标准改为≥11.1mmol/L(mg/dL)。
DKA关键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是酮体浓度的增加,但是,对于慢性酒精摄入的患者,近期如果有大量饮酒(酒精性酮症酸中毒)、恶心和呕吐,也有可能出现酮体浓度升高[4]。关于酮体水平的评估,一般通过直接测定血β-羟丁酸或尿液硝普盐法。硝普盐法是对乙酰乙酸的半定量估计,但无法检测出是否存在β-羟丁酸[5]。尿液中,乙酰乙酸是主要的酮体[6],但是,尿液检测不能反映血液β-羟丁酸的浓度。此外,随着DKA的治疗,β-羟丁酸会转换为乙酰乙酸,然后通过肾脏排出。上述情况会导致病程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更长[7]。
现有的ADA立场声明给予尿乙酰乙酸和血β-羟丁酸测定同等的诊断价值。本文提议,如果指南进行修订,应该着重强调,尽管尿酮也适合来诊断DKA,但是直接测定β-羟丁酸应该是更优选择,不管是用于诊断酮症酸中毒还是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