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4日,乐清市场监管局在政府网站上
公告
“年乐清市流通调味品与水果制品
专项安全监督抽检公示”
一、总体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为了及时发现流通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并及时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饮食安全,我局委托杭州谱可检测公司于年对其所辖区内的流通单位的调味品与水果制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本次监督抽查共抽检产品批次,其实调味品76批次,水果制品54批次合格,合格率%。
二、数据分析
2.1基本情况
年抽检2类食品共批次,调味品76批次,水果制品54批次。合格批次,合格率%,各类食品和抽检合格率情况详见表1、图1、图2。
表1各类别产品抽检结果汇总表
样品大类
样品小类
抽检批次
合格批次
合格率
不合格项目
调味品
味精
11
11
.00%
/
酱油
9
9
.00%
/
食醋
7
7
.00%
/
酱类
1
1
.00%
/
调味料酒
3
3
.00%
/
香辛料调味油
3
3
.00%
/
辣椒、花椒、辣椒粉、花椒粉、香辛料酱及其他香辛料调味品
9
9
.00%
/
鸡粉、鸡精调味料
8
8
.00%
/
其他固体复合调味料
3
3
.00%
/
蚝油、虾油、鱼露、其他液态调味料
1
1
.00%
/
半固体调味品
9
9
.00%
/
辣椒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其他半固体调味料
12
12
.00%
/
水果制品
蜜饯
47
47
.00%
/
水果干制品
7
7
.00%
/
合计
%
/
图1调味品各类别产品抽检分布图
图2水果制品各类别产品抽检分布图
2.2主要危害因子分析
本次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个项次,合格个项次,合格率为.00%。检测覆盖了7类危害因子,即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理化指标、食品污染物、非食用物质、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抽检项目各类情况详见表2、图2、图3。
表2危害因子统计汇总表
检测项目类别
抽检项次
合格项次
合格率
不合格项目
微生物
.00%
/
食品污染物
.00%
/
食品添加剂
.00%
/
非食用物质
.00%
/
理化指标
61
61
.00%
/
真菌毒素
24
24
.00%
/
农药残留
2
2
.00%
/
合计
.00%
/
图2危害因子抽检分布图
图3危害因子合格情况分布图
1.食品污染物指标分析
本次抽检对调味品,水果制品食品污染物指标进行了检测,项目涉及,共检测项次,合格项次,合格率%。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对老年人会造成痴呆等。另外还有致癌、致突变作用。慢性铅中毒表现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头昏、头痛、乏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儿童较成人敏感,过量铅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铅还可干扰免疫系统功能。砷是砒霜的组分之一,有剧毒,会致人迅速死亡。长期接触少量,会导致慢性中毒。另外还有致癌性。砷可与细胞中含巯基的酶结合,抑制细胞氧化过程,还能麻痹血管运动中枢,使毛细血管麻痹、扩张及通透性增高。急性砷化物中毒多见于砷化物污染食品或饮水。临床表现为“急性肠胃炎”较多。重症可出现休克,肝脏损害,甚至死于中毒性心肌损害。砷矿冶炼以及三氧化二砷生产工人以及因大气、饮水因长期受砷污染、或长期服用砷剂等可发生慢性砷中毒。突出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也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或者贫血。长期接触砷化物可致皮肤癌或肺癌。
2.微生物指标分析
本次抽检对调味品,水果制品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检测,项目涉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商业无菌,副溶血性弧菌,共检测项次,合格项次,合格率%。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人体中毒,造成人体机能紊乱。
4.农药残留指标分析
本次抽检对调味品中农药残留指标进行了抽样检测,项目主要涉及乙酰甲胺磷,共检测2项次,合格2项次,合格率%。
残留农药主要危害为可引起人发生急性中毒,同时部分农药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等,果蔬中残留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还会引发慢性中毒,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农药在人体内的蓄积,还会通过怀胎和哺乳传给下一代,殃及子孙后代的健康。
5.非食用物质指标分析
本次抽检对调味品、火锅底料、中的非食用物质指标进行了抽样检测,主要涉及苏丹红I、苏丹红II、苏丹红III、苏丹红IV,罗丹明B(仅干辣椒检测),碱性橙II、碱性橙21、碱性橙22共检测项次,合格项次,合格率%。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碱性橙是一种偶氮类碱性工业染料,是碱性橙染料的一种,由于碱性橙比其他水溶性染料如柠檬黄、日落黄等相比,更易于在豆制品中染色,因此,一些不法商贩常用碱性橙对豆腐皮和黄鱼进行染色,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6.食品添加剂指标分析
本次抽检对调味品,水果制品中的部分添加剂指标进行了抽样检测,主要涉及安赛蜜、苯甲酸、丙酸、二氧化硫、亮蓝、铝的残留量、柠檬黄、日落黄、山梨酸、糖精钠、甜蜜素、脱氢乙酸、苋菜红、新红、亚硝酸盐、胭脂红,共检测项次,合格项次,合格率%。
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如使用不当,或添加剂本身混入一些有害成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致癌问题。如某些人工甜味剂、色素等经动物试验证实有致癌作用。如奶油黄色素可诱发大鼠肝癌,甜味剂甘精和苯脲也能引起动物肿瘤。近年来还发现发色剂亚硝酸钠与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
2、急、慢性中毒问题。由于制造添加剂时所用原料不纯而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引起人们的急慢性中毒。
3、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钾和亚硝酸盐等使用超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脏、肝脏的健康。
7.理化指标分析
本次抽检对调味品,水果制品食品标签进行了抽样检测,共检测61项次,合格61项次,合格率%。
食品的理化指标是反应食品好坏、优劣、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物理性状、有效成分和杂质等。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可作为衡量油脂酸败变质程度的指标,油脂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热、光照和酶等的作用会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酸价越高,说明油脂酸败程度越深。过氧化值是衡量食用油新鲜程度和食用油初期氧化程度的指标,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因被氧化而变质,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越容易被氧化。羰基价一般是评价煎炸油在煎炸过程的灵敏指标,煎炸油在反复高温煎炸过程中,油脂与氧气、水分接触,会发生一系列的水解、热氧化、热聚合、热裂解等复杂反应,反应氧化生成的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为含羰基的化合物,这些二次产物中羰基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的聚积量就是羰基价。
8.真菌毒素指标分析
本次抽检对调味品、水果制品黄曲霉毒素B1,展青霉素进行了抽样检测,共检测24项次,合格24项次,合格率%。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制品,常在收获前后、储藏、运输期间或加工过程中产生。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棉籽、花生、玉米及其制品。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展青霉素对人及动物均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展青霉素对呼吸有妨害作用。摄人体内的展青霉素,通过细胞膜的透过性变化,使膜的物质移动发生异常,从而间接地引起生理呼吸异常。